技术路线决定成本
因为无统一标准以及混乱测试,
光伏背板成为众多被外资垄断的高端材料中,率先被国产军团撕开一个缺口的环节,这个撕开的口为氟涂层背板。因为国产化,最近几年市场竞争走向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既有国际一流材料供应商,同时中国国内也涌现出了大大小小几十家背板公司。
所有公司生产的背板,其选用的材料及结构都有差异,使得市场上充斥着各种背板产品。这样的结果直接导致背板市场逐渐变得混乱,最突出表现为价格的混乱,据了解国内的背板厂家价格混战非常剧烈,价格从10 RMB/㎡到50 RMB/㎡不等。其次,质量参差不齐,背板虽然被打开了缺口,但真正意义上背板的关键材料核心技术门槛高,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掌握,且大部分为国际材料供应商垄断。
为什么有些价格低有些价格高?
技术路线决定成本,每一种类型的背板都有价格差别,比如第一类以氟膜为基础的背板价格最高,比PET背板价格高出10-15%,且每一同类型背板中价格也不一样,而氟涂层背板价格又相对较低,有些新型材料还处于试验阶段也被使用。三种类型的背板将价格区分为三个等级,而每个等级之间也有价格差异,这样一来,成本的差距被拉大。在成本压力下最近一年氟膜背板价格也出现大幅下降,许多制造厂家采用的方法是降低膜厚,有些减膜出现在不合理范畴内,对背板质量产生很大影响。
“即便我们不赚钱也做不到氟涂层背板的价格。”来自第一类背板企业均表示正承受市场价格压力。面对市场环境处于成本当道又低迷的窘况,杜邦表示对保护组件关键材料的质量仍不容忽视,且全球的光伏产业参与者都应该对此有所警觉,因为质量将是决定光伏产业是否有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除了受到价格冲击,近年来多家公司开始尝试使用其它氟材料薄膜来替代PVF膜,如聚偏氟乙烯(PVDF)、乙烯与三氟氯乙烯共聚物(ECTFE)以及国产氟膜等这些增大了背板公司的选择空间。
“我不赞同以减法的方式降低成本,现在整个行业都在竞赛减法,‘白色家电化’趋势是一个恶性循环。”赛伍吴小平表示,应以技术革新实现降本,并提到赛伍开发的Flursoskin®技术(氟皮膜®),对KPE进行产品升级,通过用氟皮膜解决E膜的劣势来实现产品质量提升及成本降低,回归双面含氟复合型背板KPF。吴小平向笔者介绍,E膜是赛伍公司2010年首创技术并获得专利,其KPE背板第一家使用于天合光能,此后其他背板公司开始跟进。但在使用中发现了问题,E膜是软化点只有90来℃、120来℃熔点的热塑性聚乙烯类薄膜,存在隐患,首先是其热塑性,在组件层压时易产生收缩力,使电池片应力积蓄;其次耐紫外性差、易老化后粉化导致耐局放失效,同时E膜还是隔热材料,背板除了基本功能外,需要散热,这些都使E膜无法长期承担保护及使用的角色,需要改进。他表示,KPF是未来背板的一个趋势,将开创One KPF时代,回归简单化的高可靠性。
国产背板中除了赛伍、海优威等,近期国内还有一家江苏金瑞晨新材料公司开始了背板的生产,其FPE背膜日前通过CPVT(国家光伏质检中心)测试试验,据了解金瑞晨背板定位为以氟材料为基础的复合型背板,采用日本吴羽化学(KUREHA)的PVDF材料作为含氟耐候层,吴羽化学PVDF材料有近30年应用历史。
Lux Research市场调研公司表示,目前晶硅组件的材料需求是最大的市场机遇,预计其在2018年可增至238亿美元。诸如背板、非EVA封装、金属涂料和组件玻璃的防反射涂层等材料则具有创新机遇并且是产品使用质量的基石。正是这种市场机遇吸引越来越多材料供应商,如富士胶片等也进入了太阳能产业,新进入者将进一步搅动这个细分供应链产业市场,需要引起下游组件厂商及电站运营商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