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瓶颈怎么破?
日期:2019-03-12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wangke_jq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编者按:然燃料电池汽车优势甚多,但氢能产业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加氢站的建设。前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产业化明显滞后。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还面临着加氢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建议政府出台加快加氢站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扶持政策,在土地规划、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正如几年之前全面开花的电动汽车一样,近两年来,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在国内蓄势待发,开启商业化探索。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氢燃料电池汽车成为热词。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凤英,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邹磊……多位代表、委员带来了关于氢能产业的议案提案。

■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作为洁净、高效的二次能源,氢能被誉为人类的终极能源。相比于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高功率密度、长续驶里程、加氢时间短等优点,也是全球公认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方向。虽然燃料电池汽车优势甚多,但氢能产业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加氢站的建设。

目前,全国在用的加氢站屈指可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国仅有20多座加氢站,严重制约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进程。

王凤英指出,当前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产业化明显滞后。尤其加氢站发展缓慢,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对此,她建议改变加氢站补贴形式,加大补贴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加速氢能源核心技术研发;细化氢能源技术标准,明确车用氢能的定位;加强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全国加氢基础设施,降低审批难度;整合优质资源,鼓励多方合作,组建加氢站建设运营“国家队”。

全国人大代表、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树朋同样表示,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还面临着加氢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建议政府出台加快加氢站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扶持政策,在土地规划、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提升核心技术水平

近年来,我国提出了氢能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但与先进技术国家相比,我国氢能产业链建设仍处于初期阶段。

除成本居高不下、基础设施尚未完善等,核心技术缺失成为制约我国燃料电池发展的一大痛点。在制氢技术、存储技术、燃料电池系统、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上,国内企业与国外同行都存在不小差距。例如,质子交换膜、碳纸、铂催化剂、高纯度石墨等关键材料都依赖于进口;空压机、增湿器、氢循环设备等配套产品开发能力也相对欠缺;自主燃料电池的使用寿命较短。

对此,李树朋建议,建立完善的技术协同创新体系。氢燃料电池汽车涉及多领域关键技术,需要社会各界多学科、多领域、多产业协同推动技术创新。建议由相关主管部门整合科研机构、高校院所、整车企业、零部件产业、汽车运营企业等多方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协同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民进中央在《关于高度重视氢能产业核心部件和关键材料研究》的提案中指出,应加大对关键材料、核心部件和制造工艺技术开发的投入。现阶段我国对氢能的资金投入主要集中在燃料电池及氢能的产业发展和市场培育上,燃料电池汽车制造商获得支持资金,扩大了燃料电池汽车的制造规模,但氢能基础材料和核心部件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现在仍需从国外大量采购。因此,我国需要尽快将投入重点转向关键材料、核心部件和制造工艺技术的研究上。

■企业布局热情高

2017年印发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是下一代新能源核心技术攻关的重点之一。2018年,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广东、江苏、山西等地区已经相继发布了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规划,十余座城市开始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

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在战略、技术、财政等方面推动,近两年,氢能以及燃料电池产业在国内蓄势待发,不少企业纷纷布局,瞄准万亿级氢能产业。

目前在商用车方面,氢燃料电池汽车取得了可喜的商业化进展。2017年8月,亿华通首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在张家口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生产基地正式下线,这标志着我国首条自主研发的自动化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大批量生产线正式投产;2008年1月,福田欧辉率先在广州批量投放混合动力公交车,成为国内首批新能源客车商业化运营车辆;2019年1月,上海神力联合上海申龙客车研发的两款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正式交付上海奉贤巴士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上海奉贤汽车客运有限公司,实现上海市首次氢燃料电池公交车“非政府专项性商业化”交付。

基于配套设施的普及程度和实际使用环境,布局燃料电池客车的企业居多。从整个行业来看,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创业公司都跃跃欲试,或自主研发、或投资并购,以期掌握燃料电池核心技术。

2018年8月,潍柴投资1.63亿美元成为巴拉德最大股东。同时,潍柴与巴拉德成立合资公司,潍柴方面表示,在2021年以前在中国推广2000辆燃料电池商用车。通过并购方式来加快产业化进程的方式在动力电池领域并不鲜见,作为内燃机行业的领头羊,潍柴大手笔进军燃料电池行业,也从另一个层面反映业内对新能源动力良好的预期。

为进一步提高氢能的战略定位,尹同跃建议由政府主管部门进行统筹规划,将发展氢能产业升级为国家战略,加快中国氢燃料汽车产业发展步伐。例如增加氢能技术的研发补贴,并出台相关示范应用、市场推广的政策来推动。邹磊也建议将氢能纳入国家能源体系,制定国家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战略及实施路线图。

据悉,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已经联手在氢能方面有所布局,越来越多的目光正聚焦到氢能领域,氢能热已经来了。

原标题: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瓶颈怎么破?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www.whereislife.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中国汽车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