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目前,储能在市场上异常火爆,其中氢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将近十个省市对其进行了规划。
作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氢能正迎来发展的“风口”。多地已将发展氢能提升到产业战略布局的高度,各地是如何布局的,又是如何抢占这一“风口”的?业内人士梳理汇总了广东、河北、山东、四川、湖北、江苏、浙江、山西、辽宁等十余个省市近期发布的相关政策规划、发展优势及重点企业和项目信息。
广东佛山
广东是国内氢能产业化的先行者。早在几年前,佛山和云浮进行战略合作,设立10亿元氢能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及30亿元氢能产业发展基金促进氢能产业发展。华人首富李嘉诚曾在广东的一个氢能项目上投资了120亿元。2017年底,国内首个“氢能周”在佛山举行。
面对“风口”,广东发文明确提出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2018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给予大力支持,将按照燃料电池的装机情况进行补贴。《意见》指出,广东2018-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省级财政补贴资金中的30%将用于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
2018年11月,佛山市人民政府印发《佛山市氢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规划2030年氢能源及相关产业累计产值1000亿元,加氢站建设达到57座,力争将氢能源产业培育成为佛山市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将佛山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氢能源产业示范城市和集聚高地。以长江汽车、广顺、广东国鸿、广东重塑、爱德曼、泰罗斯等为代表的“广东军团”很有可能为广东创造一次成为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领跑者的机会。
2018年12月20日,佛罗路加氢站建成营业,成为佛山首个全天24小时提供加氢服务的加氢站。与此同时,7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正式投入运营,佛山率先成为广东省首个大规模使用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的示范城市。
现状与优势:氢能源产业链初步形成,南海区建有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正在打造“仙湖氢谷”,集聚了广东长江汽车、广顺新能源、广东爱德曼公司、广东泰罗斯汽车、拜特斯特、华特气体等企业;高明区建有中车四方氢燃料电池有轨电车修造基地,推动氢燃料电池有轨电车产业化发展和商业化运营;佛山云浮两市共建的氢能产业基地,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生产和上下游配套产业集聚发展,初步形成以广东国鸿科技有限公司、云浮飞驰新能源汽车公司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集群,吸引了美国普顿、北京科泰克、江门联悦、巴拉德、上海重塑、东风特商等氢能源上下游企业及重点项目,氢能源产业链逐步成型。
河北张家口
依托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张家口不仅在风电和光电的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氢能的开发利用方面也走在了前列。
现状与优势:2018年,张家口市结合创建绿色公交都市,投入使用了74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数量居全国地级城市首位,2019年还将新增170辆;1座加氢站已投入使用,每日可为50辆车提供加氢服务,2019年计划再新建5座。
技术方面,张家口专注于实现燃料电池核心技术与产业化突破。引进了亿华通、北京市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及研发机构、加强与清华大学等高校项目合作。其中亿华通在张家口投建了中国第一条半自动化生产线,并配套建设了国内先进的垂直一体化测试体系,目前已完成了自主高性能燃料电池的批量化生产。
氢源方面,海珀尔制氢厂二期完工后,年产氢量可达6000吨,能满足2000台燃料电池大巴用氢需求;正在实施风电制氢、清洁产业示范园等一批项目,通过四方机制的拓展,可以大幅降低制氢成本。
加氢站方面,张家口吸引了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金风科技等能源企业布局氢能业务,金鸿能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计划在本市启动加油站与加氢站混建项目,以油氢混建站推进加氢站建设工作。
燃料电池方面,亿华通一期年产2000台氢燃料电池项目已经投产,二期正在建设,与之配套的北汽福田氢燃料电池客车已经签约。目前亿华通已实现了核心技术自主化,其燃料电池发动机系列产品性能已可与国际产品媲美。
山东
2018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8年)》,在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领域指出,要顺应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重点产业、加快布局氢能前沿产业、培育壮大氢能特色产业集群、组织实施氢能产业与应用融合示范区,推动山东全省由“山东制造”向“山东智造”、“山东创造”转变,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有力支撑。
2019年1月4日,山东氢能源与燃料电池产业联盟成立大会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济南举办。拥有氢能产业全产业链基础的山东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强强联合深化项目合作,建设“中国氢谷”,缔造“氢能社会”。
山东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启动氢能源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山东省氢能源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几易其稿,即将完成。该规划的出台,将为山东省发展氢能明确顶层设计和发展路线,加快构建出氢能源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新格局。
以济南为核心,点面结合、产业互补、错位发展,辐射带动全省,打造氢能源经济圈,建设集氢能源科技园、氢能源产业园、氢能源会展商务区三位一体的“中国氢谷”,是山东省转型发展的目标之一。
氢源方面,山东作为化工大省,具有丰富的氢气资源,据统计每年可从煤化工驰放气及其他工业尾气中回收氢气约96.2万吨,可供11.5万辆公交车行驶一年。
氢储运和加氢站方面,以兖矿集团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具有一流的煤制氢技术,可实现低成本、规模化制氢,打造氢能源制备、纯化、储运氢能源供给端产业体系,推进氢能源集中式和分布式能源供给系统示范应用。
氢燃料电池方面,以山东重工、山东东岳等为代表的氢燃料电池及相关部件研发企业,集中突破氢燃料电池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
投资方面,以山东国惠为代表的山东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将为这个省的氢能源发展提供资本支持。
四川成都
2018年6月,随着郫都区P09公交线载客运行,标志着成都市首条氢燃料电池客车示范线进入商业示范运行;作为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应用配套设施,成都市第一座临时加氢站同样在郫都区投入示范运行,而由省天然气公司牵头,正在抓紧建设成都市第一座大型的固定加氢站……
目前,全市涉氢企业和科研院所已达50余户(家),其中规上企业40余户,上市企业7户,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在氢能源产业上中下各环节,成都市均有布局。
其中,从产业链下游——应用领域来看,全市整机企业主要有研发制造氢燃料电池汽车、氢能列车等产品的成客、中植一客、荣创新能源、新筑股份等;关键零部件企业包括研发制造燃料电池电堆的东方电气、国蓉科技等;研发制造高速空压机、高压氢气瓶、加注设备等关键部件、设备的中材科技、金星公司等。
从产业链中游——制造领域来看,制氢领域主要是省天然气公司、梅塞尔气体等企业;储氢、输氢、加氢站建设领域主要是华气厚普、深冷科技等企业。
而在产业链上游——研发领域,该市现有东方电气中央研究院、四川大学、电子科大、西南交大、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在燃料电池领域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优势。目前,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正与国蓉科技等企业开展氢堆和动力电池研制、电解水制氢、固态储氢技术、钛金属薄膜双极板研发等科技成果转化。
目前,全市已有多个氢能相关产业项目启动,包括新筑股份的“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列车”研发项目、川大-攀钢-广东泰罗斯的钒钛基储氢合金—燃料电池电源系统产业化等项目。另外,广东泰罗斯公司、成都雅骏、川大签署了开发燃料电池物流车协议,四川荣创公司和中车成都机车公司拟合作在轨道交通领域开展氢能示范项目,国蓉科技—川大—广东泰罗斯等单位正筹建“成都市氢能与燃料电池工程技术研究院”。
湖北武汉
2018年,武汉市出台首份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建议方案。
规划显示,2018-2020年,武汉将以武汉开发区为核心,打造“世界级氢能汽车之都”,在研发层面,实现制储氢、膜电极、电堆、系统集成与控制等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制储氢基础设施层面,研究适宜长距离、大规模氢的储运技术,形成制、储、运氢的示范化应用,并建设国内领先的氢能产业园,聚集超过100家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在基础设施与示范推广层面,建设5—20座加氢站,在轮船、无人机、分布式发电等方面形成小规模氢能燃料电池示范应用,燃料电池公交车、通勤车、物流车等示范运行规模达到2000—3000辆。
到2025年,武汉将产生3-5家国际领先的氢能企业,建成加氢站30-100座,形成相对完善的加氢配套基础设施,实现乘用车、公交、物流车及其它特种车辆总计1-3万辆的运行体量,氢能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年产值力争突破1000亿元,成为世界级新型氢能城市。
武汉已拥有一批代表国内燃料电池技术先进水平的企业,氢能产业集群小气候形成。发展该产业具有三大优势:一是拥有氢能、燃料电池研发生产的国内龙头企业——雄韬电源公司,并已落户武汉经开区,拟投资115亿元建设全国首个氢燃料电池产业园。二是武汉汽车工业基础雄厚,具备了从制氢、氢气的储存运输、核心零部件、下游应用端一套相对丰富的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链资源;三是武汉具有技术研发的优势,高校科研单位众多,为攻克技术问题提供人才资源。
江苏苏州
2018年3月,苏州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交通局联合制定了《苏州市氢能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试行)》。该意见指出,到2020年,氢能产业链年产值突破100亿元,建成加氢站近10座,推进公交车、物流车、市政环卫车等示范运营,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行规模力争达到800辆。指导意见称,到2025年,苏州氢能产业链年产值将突破500亿元,建成加氢站近40座,公交车、物流车、市政环卫车和乘用车批量投放,运行规模力争达到10000辆。到2025年,氢能产业链年产值突破500亿元,建成加氢站近40座,公交车、物流车、市政环卫车和乘用车批量投放,运行规模力争达到10000辆。
为此,苏州以优化氢能产业布局、构建氢能产业发展平台、提高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加强氢能应用试点示范、加快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氢能产业发展支撑体系等六点作为重点任务。
现状与优势:苏州市从事氢能产业的企业超过30家,张家港市拥有沙钢、东华能源、华昌化工等优质副产氢资源,集聚富瑞特装、圣达因等氢储运企业。
昆山市桑莱特、弗尔赛等企业已开展燃料电池电堆、动力系统和关键材料零部件的研发与批量化生产。
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已具备氢燃料电池车整车制造能力,公司于2017年9月已开发全新造型8.3米燃料电池中巴车,预计2018年年内下线,2019年年初批量生产。
江苏常熟
2019年2月11日,新春首个工作日,常熟市发布《常熟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作为常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突破、丰富年轻汽车城内涵的重要抓手,以丰田为技术支撑、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园为核心,目标到2030年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新高地。
常熟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具有独特优势。
技术方面,丰田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作为丰田全球最先进关键技术研发基地和最大规模研发中心,从2017年底开始启动氢燃料电池车“MIRAI未来”在中国的实证实验,目前技术支撑条件已经成熟;
产业基础方面,常熟已形成以“两整车一中心”为龙头的千亿级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集群;
氢能源方面,丰田研发中心已建成苏州首家氢燃料电池汽车配套加氢站,常熟全市已形成年产氢气超过1亿立方米的较大规模制氢能力,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具备丰富的氢源优势。
江苏张家港
2019年伊始,张家港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张家港市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计划明确:
1)到2020年氢能产业链年产值突破100亿元,其中制氢环节10亿元、氢能装置(关键零部件)40亿元、氢燃料电池系统20亿元、氢燃料电池汽车30亿元。
2)建设氢能产业创新中心,加快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氢燃料电池汽车、氢分布式能源系统等示范运营,形成氢能产业集聚区和氢能示范生态圈,带动突破氢能源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材料与零部件核心技术,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增长点。
现状与优势:涉氢企业约30家,除燃料电池整车企业外,基本覆盖了制氢(氢源)、氢储存和输送、氢燃料电池等氢能产业链各环节。
氢源方面,张家港拥有沙钢集团、永钢集团、华昌化工、东华能源、双狮精细化工等优势企业,每年能产生氢气近30万吨;
氢储运和加氢站方面,富瑞氢能是国内规模较大的液氢储运装备、高压氢瓶、加氢站设备供应商和唯一的氢液化装置供应商,圣达因是国内最大的低温液氢储罐和运输装备生产商。
氢燃料电池方面,张家港拥有氢云新能源研究院、华荷氢电科技、铧德氢能源、江苏清能等研究院和氢燃料企业,此外张家港锂电产业集群优势明显,产业链完善。
江苏如皋
2018年,江苏如皋出台《扶持氢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0年建成加氢站3-5座,公交、物流配送等公共服务领域新增车辆中氢燃料电池汽车比例不低于50%;到2030年,氢能产业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氢能和新能源汽车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的最高可享受1000万元的资助;落户的氢能产业人才最多可享受100平方米左右的人才公寓或100万元的购房券,通过“雉水英才”评审的,最高还可享受1000万元资助等。自2010年大胆布局以来,如皋这座小县城,从零突破、大胆尝试,赢得全国瞩目。如今,“氢经济示范城市”已成为如皋的亮丽名片。
江苏常州
2018年5月,江苏常州国家高新区引进安泰创明新能源材料项目,开启了氢能源产业发展的相关布局。
2018年12月,市发改委联合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共同举办“氢能经济现状与展望研讨会”。常州作为第三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从政府到企业,也在积极探索氢能产业发展,涉及制造、储运、应用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发改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氢能发展战略定位、目标和任务;研究设立一批示范工程,推动氢能与可再生能源结合、氢储能以及氢燃料电池交通等多元化应用;加快组织突破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装备,统筹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浙江宁波
2019年2月20日,宁波市政府网站发布《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称,为抢抓氢能产业发展机遇,宁波市正在打造氢能装备制造基地。
根据上述意见,宁波打造氢能装备制造基地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制氢、运氢、储氢、加氢以及燃料电池全产业链,以江北区等为核心,重点打造氢气制备、双极板、膜电极、电堆、燃料电池、加氢设备等核心装备制造基地;以其他区县(市)为支撑,重点推进燃料电池汽车制造等,打造氢能产业装备配套基地,支持推进宁波氢能全产业链集聚和发展。
宁波打造氢能装备制造基地的近期目标是,到2022年,氢能产业体系不断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产业发展环境更加优越,推进一批氢能应用示范设施,全市氢能产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而远期目标则是,到2025年,全市氢能产业规模大幅提升,集聚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装备企业,氢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进一步普及,建成加氢站20~25座,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行规模力争突破1500辆。
山西大同
2018年4月,雄韬氢能产业园和华熵氢能产业园落户山西大同,助力大同建设“氢能之都”。2018年9月,山西省首个氢燃料电池公交示范运营项目暨山西省首个加氢站建设启动。2018年底,雄韬氢雄40台氢燃料电池公交车交付大同公交运营,这是山西省首批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的上线。
与此同时,山西大同集中签约燃料电池生产及有轨电车示范线项目、北达新能源甲醇(天然气)发动机及醇电混合增程器生产制造项目、大同燃料电池研究院项目三个燃料电池相关项目,全面推进氢能产业链发展。
辽宁
2018年12月,辽宁省工信厅在沈阳召开全省氢能产业发展研讨会。
会议围绕氢能产业链条上的氢能制备、储运、加注,氢燃料电池材料、关键零的研发,电推的控制与集成,以及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现状:新宾县已初步完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基本结构布置,去年称集群将完成5至8个加氢站建设(未知具体数字),氢燃料电池项目建成投产,力争实现年产3000台电池堆的生产能力。
代表企业: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大连新源动力、航天一院十五所、大连理工大学盘锦产业技术研究院、辽能天然气公司、华晨汽车集团、大连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研究院、德尔集团美国氢燃料电池系统公司、沈阳斯林达、沈阳东管电力、华润电力盘锦有限公司、抚顺新宾县等12家单位。
原标题:氢能发展集结号已吹响!重点省市资料全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