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光伏界的“比尔盖茨”施正荣放弃尚德电力公司,但将毕生精力都付诸在光伏行业的他一定不会轻易放弃这个行业。
2014年12月14日之前,施正荣还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甚至直到现在都很少有人知道他,然而就是这个瞧准发展江苏省无锡市的“洋博士”,悄悄地将中国光伏产业与世界水平的差距缩短了15年。
施正荣1988年留学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师从国际太阳能电池权威马丁·格林教授,个人持有10余项太阳能电池技术发明专利。2000年后,施正荣正式回国创业,他创建的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在成立不到5年后就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施正荣以215亿登上2006年的胡润富豪榜,成为中国首富。
他从一位频受外界质疑的创业者,变成了华尔街和媒体热烈追捧的“有钱人”,并被誉为光伏界的“比尔盖茨”,或许是因为公司成长得太快,让施正荣有些迷失自我,在之后做出了许多失措之举。
尚德电力之所以能这么快上市有两个原因:其一,尚德电力的主营业务是当时正受热捧的光伏产业,其二就是国家的优惠政策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让光伏产业快速发展了起来。
但好景不长,尚德电力就因为市场经历了重大变故。裁员、减产、GSF反担保骗局、尚德电力股价跌至1美元,面对退市压力,这对于曾经的光伏巨头—尚德电力董事长施正荣来说是四面楚歌;80%以上的负债率,以及即将于3月到期的5.75亿美元的可转债,是尚德电力必须直面的难关。尚德电力面对的难关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但主要因素还是以下两点!
1. 光伏产业2015年之前都处于亏损状态
太阳能的市场从来就没有“刚性需求”,只是刚好发展在各国政府在经济较好时候拓展性选择,政府需要补贴,市场才能起来,投资者和制造业才有钱可赚。只要政府停止对光伏产业的补贴,市场一定会产生剧烈动荡,因此在经济下滑的时代,政府对这个产业的投资一定会慎重考量,所以市场容量和增长都会放缓。
环保背后的污染,尽管当前有多种多样的工艺来生产光伏电池,但光伏电池的主流仍是多晶硅电池。当前提纯是生产多晶硅一个重要环节,金属硅先转化成三氯氢硅,再加氢气一次还原,约有四分之一的三氯氢硅转化为多晶硅,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尾气,并有四氯化硅和TCS、DCS等副产品同时形成。而四氯化硅已经被列为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列表中!
其次光伏和半导体一样都是周期性行业,这个行业最关键的就是成本,成本的降低依赖于规模的扩张。所以类似于尚德电力这种大型企业前些年来一直在拼命扩张,直到产能释放时再看市场需求,如果产能过剩,各大光伏企业就要面临亏损,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谁能撑到最后谁就是未来最大的赢家。于是地方政府和银行就必须伸出援手保证自己本地的企业能坚持到最后。
2. 施正荣投资子公司
2006年12月30日,一家名为“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下称“亚洲硅业”)的企业在青海省注册成立。根据记者获得的青海省商务厅文件显示,这家公司由亚洲硅业有限公司「英属维京群岛,以下称“亚洲硅业(BVI)”」和青海省新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其中亚洲硅业(BVI)出资4750万美元,持有95%的股份,青海省新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出资250万美元,持有5%的股份。
这是一家从事多晶硅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看上去,这家企业与施正荣本人并无关联,但日后证明从一开始这家企业就由施正荣完全控制。据知情人士透露,亚洲硅业首任董事长王体虎与施正荣相识于澳大利亚留学期间,尚德电力内部通讯录显示,2006年和2007年王体虎还同时担任尚德电力的副总裁,主要负责硅材料和高效太阳电池开发研究。所以亚洲硅业有限公司一定和施正荣有着直接联系!
尚德电力的失败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并不意味着整个光伏行业的前景渺茫。经过近年来的调整,光伏发电量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消纳情况持续改善,制造端仍保持增长趋势,随着全球可再生能源需求的提升,我国光伏产业的前景还是比较可观的。
虽然施正荣已经放弃了尚德电力公司,但将毕生精力都付诸在光伏行业的他一定不会轻易放弃这个行业,相信在行业回春的时候,施正荣会继续投身光伏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