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继2014年控股全球锂辉石精矿巨头泰利森(Talison Lithium Ltd.)之后,天齐锂业再次斩获全球最大锂生产商SQM 23.77%的股份。
四年两次收购,天齐锂业不仅抢占到全球锂业最优质的矿产资源,“一控一参”了两大国际矿业集团,更进一步提升了其全球锂业市场的话语权。
12月4日,智利圣地亚哥证券交易所宣布,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002466.SZ,以下简称“天齐锂业”)以40.66亿美元收购智利锂业巨头智利化工矿业公司(SQM)23.77%的股份,历时7个月的中企在智利最大的一笔收购案尘埃落定。
截至发稿前,经济观察报记者尝试联系天齐锂业董秘等相关负责人就上述收购案进行沟通,但并未收到回复。在动力电池市场持续增长的需求拉动下,供应紧缺的锂矿资源成为中国锂电企业和资本争夺的“宠儿”。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国内多方势力在海外布局锂矿资源项目近20起,布局方式主要有直接收购锂矿企业股权和签署承购协议两种方式,而前者是主要的布局路径。
从中国企业海外拿矿来看,前几年在对铁矿石的收购中,均遭遇挫折且大部分惨败。但对于锂矿的收购却有所不同,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中国企业在海外布局锂矿的热潮预计在未来仍将持续。随着优质标的越来越少,并购难度也将越来越大,后续的经营盘活或将面临巨大风险。而屡次上演“蛇吞象”的天齐锂业,是否也面临经营上的风险?
连续拿下两大矿
与4年前拦截式收购全球锂业巨头泰利森不同,此次收购SQM股权,天齐锂业可谓一波三折。
早在2016年9月,天齐锂业便与SQM实际控制人庞塞家族进行接触,谈判收购股权。不过,由于庞塞家族方面单方面终止出售SQM股权交易,计划折戟。直到2018年,天齐锂业迎来转机。SQM第二大股东萨钾被要求18个月内剥离其持有的在其它公司的部分权益,给了天齐锂业进一步收购的机会。
不久,收购计划再蒙阴影。一方面,该计划受到了智利国家经济检察官办公室的调查,并遭到SQM公司大股东Pampa集团起诉;另一方面,由于项目资金巨大,又牵涉国外锂业巨头,天齐锂业收到了来自国内交易所的问询。
“SQM 交易完成后不会合并报表,不会形成商誉。因而 SQM 的股价波动,不会对公司的财务报表产生直接影响。”对于上述因素会否影响企业商誉及股价,天齐锂业在11月28日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如上表示。
不过,来自资金筹措的风险已首当其冲。负债、财务费用、资产负债率短期内均将显著增加。正如其自身预判,“若公司未能通过合理的股权融资等措施优化财务结构,其经营业绩也将受到重大影响。”
一旦SQM股权完成交割,就意味着天齐锂业需要马上背负超百亿元的巨额债务。据悉,天齐锂业已同时采用并购银团贷款、境外筹集资金和自筹资金三种方式进行资金筹措。其中,天齐锂业从中信银行、中信银行(国际),分别获得25亿及10亿美元的贷款,剩余的7.26 亿美元则来自公司自筹。不过上述措施,有可能造成公司负债、财务费用增加、以及股权稀释等情况。
资源抢夺大战
事实上,自2014年拦截式控股全球锂业巨头泰利森开始,天齐锂业的目光,便已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彼时,天齐锂业通过天齐锂业英国子公司完成了对文菲尔德51%股权的收购,随即对泰利森实现了控股。总资产15.69亿元的天齐锂业成功收购价款高达50多亿元的泰利森,这场典型的“蛇吞象”收购案例,也让天齐锂业在国际市场一战成名。
对于缘何大手笔拓展国际市场,2017年3月,天齐锂业董事长蒋卫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公开透露,目前公司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国际化,“公司的竞争对手在国外,把公司从一个县城起步的民营企业打造成国际化公司,不仅仅只是看盈利能力和市场占有率,还要注重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如何利用国际尖端科技人才帮助企业提升技术实力。”
“天齐锂业走出去的目的就是抢占全球优质锂矿资源。SQM侧重于盐湖提锂,泰利森则侧重于锂辉石矿,二者资源路线不同,互为补充。”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向经济观察报记者分析,“通过上述海外收购,天齐锂业有望一跃成为全球锂业巨头。不过巨头不仅要具有强大的产能,还要拥有庞大的客户资源,以及高新技术产品。应看到,企业走出去也正面临来自资金、文化、人才等方面的风险。”
天齐锂业的目标,并非止步于中国最大的锂产品供应商。能否从源头将全球最大和最优质的卤水锂资源纳为己有,以实现锂矿石和卤水锂的全产业链覆盖,是其此次大手笔收购SQM的终极目的。而促使企业海外疯狂拿矿的背后,是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所带动的锂产品价格不断走高,以及庞大的产能扩充和产品利润所带来的巨大增长空间。
不过,随着近期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明显下滑以及电动汽车市场进入调整期,行业不确定风险仍在持续攀升。加之一旦政府决定对进口锂矿石征税,或将进一步挤压相关企业的利润空间。
原标题:40亿美元入股海外锂矿巨头 天齐锂业再现“蛇吞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