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作为一种主要的清洁、绿色能源在江苏省得到越来越多地应用,但江苏省是一个人口稠密、土地资源稀缺的省份,如何在江苏省开发建设大型光伏发电项目成为一个新的课题。为此,中电投江苏电力有限公司按照中电投集团发展战略部署,经过周密调研、科学论证,决定在江苏省建湖县规划投资建设200MW大型渔光互补型光伏电站。利用当地万亩鱼塘水面及芦苇荡滩来开发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系全国首创。该光伏发电项目是全国第一家渔光互补项目。是科学利用土地、开发清洁能源的典型案例。水上发电、水下养殖,充分发挥土地效益,对全国土地综合利用与新能源产业结合发展将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渔光互补”的特点
“渔光互补”条件下水产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太阳能电池板遮档阳光,造成水温偏低,会对水产的正常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在电站设计时,针对这个问题,组件前后间距比正常值加大了0.4米。同时,采取科学选择养殖品种及鱼种混养方式。在当地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下,池塘承包单位——建湖双湖水产品养殖公司与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结成科技联姻,合作建设中电投建湖光伏电站“渔光互补”渔业产业园。由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在建湖成立“建湖沙塘鳢研发中心”,以其科研力量为支撑,定期派专业人员到现场指导,主打以喜荫、适合“渔光互补”养殖的渔业名品——沙塘鳢为主导的特色渔业产业。目前已经基本建成五大养殖区域:沙塘鳢—河蟹混养示范区、旅游休闲垂钓区、特色鱼苗繁育区、高效渔品精养区、项目科研区。
水产养殖主要品种及面积:2013年光伏电站渔业养殖园区沙塘蟹、螃蟹混养面积35.33万m2;四大家鱼青、草、鲢、鱅混养58.67万m2;长江一号蟹苗培育基地4万m2。产量较光伏电站开发前的传统分散式水产养殖有普遍提高。养殖收益得到了一定的增长。
主要渔业养殖品种布局
一期项目46.67万m2鱼塘:沙塘鳢、河蟹、青虾混养33.33万m2,长江一号幼蟹2万m2,桂鱼4万m2,四大家鱼9.33万m2。
二、三期项目51.33万m2鱼塘:利用2万m2培育长江一号幼蟹,20.67万m2用于投放夏花鲫鱼苗,28.67万m2投放夏花草青。
“渔光互补”水产产业的开发与创新实践,改变了过去一家一户一塘养殖经营模式,实现规模化养殖;改变了传统的养殖品种和养殖技术,实现了以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最新科研成果——沙塘鳢为主的“名、特、优”品种,养殖附加值成倍增加;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初步实现了工厂化管理,走出了一条“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科学开发、综合利用”的新能源集约化发展和高效水产产业化发展之路。
光伏电站生产运行情况
建湖一期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规模为20MW,占地约46.67万m2,总投资2.39亿元。项目于2011年10月15日开工建设, 12月29日并网发电。建湖二期10MW、三期10MW光伏发电项目占地约51.33万m2,紧邻一期项目北侧建设,总投资1.8亿元。该两个项目同时于2013年4月1日开工,7月10日投产并网发电。
目前,建湖四期20MW项目于2014年3月20日开工建设,计划于6月30日投产发电。项目总投资1.6亿元。五期20MW项目已申报。
由于建湖电站建在鱼塘水上,水面的环境温度较地面的环境温度要低,再加大了组件之间的间距,因此形成了良好的日照、通风、降温环境,对延长光伏发电组件寿命、提高发电效率较为有利。为此,建湖电站发电量在同类地区光伏电站名列前茅。建湖电站2012年完成发电量2457万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2904.6万元;2013年完成发电量3819.808万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4260.8万元;今年截止3月底完成发电量1092.4万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1173.3万元。
远景规划
中电投江苏公司认真落实中电投集团三步走发展战略,积极响应国家清洁、绿色能源政策,在大力开发建设清洁、绿色能源——光伏发电的同时,计划将该渔光互补项目继续延伸至第三产业,将光伏电站建成一个生态旅游观光区,把光伏电站打造成一产叠加二产、带动三产的新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