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光伏发电这一战略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光靠补贴肯定不是长久之策,最终还是要靠市场化的长效机制,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媒体记者从国家发改委了解到,有关部门已于近日明确,今年5月31日(含)之前已备案、开工建设,且在今年6月30日(含)之前并网投运的合法合规的户用自然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纳入国家认可规模管理范围,标杆上网电价和度电补贴标准保持不变。
此前的5月31日,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端走了光伏行业的“奶瓶”。通知要求的降低补贴、严控光伏电站规模,对习惯了享受光伏补贴的相关企业带来了很大震撼,也给近年来飞速发展的我国光伏产业踩了一脚“急刹车”。此外,在暂不安排今年普通光伏电站指标的同时,对新投运的光伏电站标杆电价和分布式度电补贴均下调5分钱。这意味着,在巨额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面前,我国光伏发电严控规模、严控指标成为了主旋律,同时也表明相关光伏发电企业靠补贴过日子已到头了。
对上述通知实施中的有关事项,明确已经纳入2017年及以前建设规模范围(含不限规模的省级区域)、且在今年6月30日(含)前投运的普通光伏电站项目,执行2017年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但之后再投入运营的光伏项目必须要按照新的规定执行了,补贴将逐渐减少直至归零。
笔者认为,做大光伏发电产业切莫把希望都寄托在补贴上。不可否认,国家之前对光伏发电的补贴政策,加上光伏产业在高速发展后出现的设备过剩、价格低廉等情况,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光伏发电产业的快速发展。但光伏发电一直都面临发电成本相对较高的问题,而且对补贴政策的依赖性较强。由于一些地方存在为了多拿补贴不顾实际盲目上马光伏发电项目,从而使光伏发电弃光情况严重的情况,并出现了补贴需求持续扩大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光伏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有必要根据新形势、新要求调整发展思路、完善发展政策。
随着光伏发电度电补贴的逐步下调,以及技术进步驱动发电成本下降和系统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光伏发电的平价上网时代将如期而至,光伏电力在能源行业的竞争力也在稳步上升。企业要想生存,必须用实力说话。一些光伏研发生产企业推出的透明太阳能背膜、高反射双面组件伴铝等多款专利新品,将进一步提升光伏发电水平,而类似多晶、单晶高效组件等产品,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也都推动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要想把光伏发电这一战略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光靠补贴肯定不是长久之策,最终还是要靠市场化的长效机制,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如果再继续对光伏发电项目进行大规模补贴,将很难有效控制规模、提升质量,还可能导致泡沫的出现。发展光伏发电,不能局限于补贴。只有按市场规律办事,才能使光伏产业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主管部门正以“主动刺穿泡沫”的方式来规避更大的补贴缺口风险,积极推进分布式光伏资源配置市场化,鼓励地方出台竞争性招标办法配置除户用光伏以外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鼓励地方加大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力度。如此,才能使光伏发电平价上网变为现实,才能让光伏走向能源舞台的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