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3月29日早上8时,河南林州市大垴村笼罩在太行山薄薄的雾气中,记者驱车行驶在蜿蜒的盘山道上,周遭的寒气还没有完全褪去,春的气息却已扑面而来。村舍、青烟相映成趣,高树、低柳俯仰生姿,粉的桃花、白的杏花、黄的连翘含苞待放,依着山崖低语呢喃。
农网改造成就致富梦
林州人习惯把太行绝壁最上面比较舒缓的山顶叫作“垴”,大垴村因而得名。这个海拔1620米,拥有12个自然村,71户居民,183人的偏远小村,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匮乏,一直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两小时后,记者爬到山顶,见到村支书杨高村。聊起阻碍村子发展的沉疴,老杨满脸愁容:“山里不比平原,良田稀少,村民只能靠采药为生,而采药对技术和体力都有较高要求,不是谁都能干的。加上用电、用水困难,村里没有加工业和副业。这几年村民大多搬到山下,只剩32名平均年龄60岁的老人留守山中。”
正如老杨所说,由于供电范围大、半径长,加上线路、设备老化等诸多因素,大垴村供电能力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晚上点个灯,将将比蜡明”是村里的真实写照。2017年,林州市供电公司在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统一部署下投资106.88万元对大垴村进行了农网改造升级,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4.47千米,400伏线路4.48千米,下户线2.5千米,新增配变容量200千伏安,户均容量由原来的0.7千伏安提升至现在的2.8千伏安。
“山路狭窄崎岖,每到拐弯处都是先吊起线杆,再汇车通过。施工点多处在悬崖峭壁,花岗岩上刨坑通常也是只见冒烟不见动静。原本几天就能完成的任务硬是干了好几个月。”大垴村农网改造工程负责人杨保军对施工场景记忆犹新,“电力员工在山上一住就是几个月,运杆、刨坑、立杆、放线……每天起早贪黑,有时候饭都顾不上吃。”
9月15日,随着大垴村农网改造工程的完工,老杨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电条件改善了,我就琢磨着腾出两间空房,添了电磁炉、电饭煲、路由器,开了农家乐,没想到生意好得不得了!”如今年收入过万的老杨对电力改造赞不绝口。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纷纷回村开起了农家乐,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大垴村脱贫的梦想也越来越近了。
光伏扶贫开启幸福门
下山走出大垴村,已是正午时分,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照耀着东牛良村占地60亩的光伏“宝地”,一排排蓝色的多晶硅太阳能发电板闪闪发光,这便是林州市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基地。“去年,俺村贷款900多万元,建成这片装机容量1.6兆瓦的光伏发电站。电力公司配套建设了4台变压器,一年发的162万度电全部并网,收益158万元呢。”东牛良村村支书冯路山高兴地告诉记者。
2016年底,鉴于光伏发电具有投入少、见效快、稳定持久、绿色高效等特点,林州市委、市政府联合林州市供电公司大力推广光伏扶贫项目。目前,林州市装机总容量达658兆瓦,年发电量约8亿千瓦时,受益居民983户,一跃成为河南省光伏发电并网户数第一县。
说起光伏扶贫,东牛良村贫困户刘明堂深有感触:“光伏扶贫款一年1200元,加上低保、用电补贴、企业帮带、残疾补助、社会救助等,真是给我减轻了不少负担。”2015年,刘名堂儿子突发脑炎,失去意识,老伴心脏搭桥,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本已退休的刘名堂不得不承担起一家六口的全部开支。如今,在政府和企业的多方帮助下,刘名堂大孙子即将大学毕业,儿媳也找到了稳定工作,家里的日子也像这光伏板一样充满了阳光。
“投资10来万就能安装十几千瓦的光伏板,一年受益2万多,这买卖划算。”正准备投资光伏发电项目的村民常芳告诉记者,“每次去电力公司营业厅,他们都耐心给我讲解光伏项目业扩报装流程和注意事项,安装后还会免费帮俺并网发电,随问随答,服务可热情。”有了电力保障,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光伏发电的大家庭中,田间、房顶随处可见的光伏板成为村里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原标题: 电网改造丨河南林州更多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