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青海省海西州两个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竞争优选随着一纸通知戛然而止。地方政府持续无止境的“薅羊毛”,甚至不惜与国家部委文件规定发生直接冲撞,最终导致了优选工作暂时停摆。
这种短视行为由来已久,也广泛存在。造成的结果就是“羊”都薅秃噜皮了,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行业受制于地方设置的障碍,非技术成本高企,产业发展承压,拖慢了平价上网进程。
强势短视与高瞻远瞩最终得到的局面存在两极化的区别。然而这种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关键就在于地方政府的施政思路何时转变、如何转变。
可再生能源地方红利的张家口样本
坐拥“三北”核心地带优越的风电、光伏资源条件,张家口市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目前,张家口市辖区内光伏装机保有量超过280万千瓦,风电装机超过810万千瓦。
我国可再生能源项目税收以“三免三减半”为基准。随着2012、2013年建成的风电、光伏项目逐渐进入缴税期,这些税收红利将在明年和后面逐渐释放出来。
风电、光伏等装机带来的制造业落地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当地固定资产投资,推动GDP增长。清洁能源带来的可持续发展效益也将逐渐显现。目前,绿色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张家口市的一张名片,2020年,张家口市将与北京市共同承接国际冬奥会赛事,将有助于城市品牌形象提升和后续体育产业发展。
依托可再生能源建设优秀成果,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张家口市部分农村地区也将步入发展快车道。张家口市张北县已被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农业部授予“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称号。绿色能源示范县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有关部门也将对符合条件的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予以支持。
试试把青海领跑基地的帐这么算
即使没有同样“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目前来看,光伏领跑基地仍然是一个可长期持有的优质项目。
以第三批领跑计划中的白城应用领跑基地为例,本期容量为500MW,以年利用小时数为保障小时数的95%计算,理论年税收收入在1.12亿元左右。青海地区属于Ⅰ类太阳能资源区,光照资源好,且是全国少数的几个不限电地区,发电效益将比较可观,随之而来的税收收入可期。
无形中的红利也有人计算过。风能与太阳能替代火力发电,实现了改善空气质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环境效益。其对空气质量和气候的改善形成的边际环境效益分别约为0.469元/kWh和0.253元/kWh。此外,发展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与农业农村建设、产业扶贫的叠加,也将起到良好的改善民生的效果。
太阳能发电量全国第一、集中式光伏电站装机容量居全国第二、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比重居全国第一……这是青海省积极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交出的成绩单。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青海海南基地建成光伏349万千瓦、风电45万千瓦;海西基地建成光伏372万千瓦,风电116万千瓦,新型能源产业基地正在稳步建设。此外,青海省已全面建成全国首座百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实证基地和青海新能源大数据中心建成投运,建成全国首座、全球第三座并网发电光热电站和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发电项目。
据青海省风能资源普查结果显示,青海省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约 1210 万千瓦。其次,青海省太阳能资源丰富,尤其是柴达木盆地更是全国光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年日照时数在3200-3600小时之间,年总辐射量可达7000-8000兆焦耳/平方米,为全国第二高值区。在相同的面积和容量的情况下,光伏并网发电能比相邻的甘肃、新疆多发15%-25%的电量。
围绕海西、海南地区新能源发展情况,已建设17项新能源汇集送出工程、10项直接服务新能源消纳的主网输变电工程。世界首条以输送新能源为主的全清洁能源特高压直流通道工程——青海至河南±800千伏特高压工程今年将开工建设。以青海省的资源优势,基于领跑基地的带动作用,在辖区加大力度引进风电和光伏项目,本地消纳与电力跨省跨区交易相结合,规模化效应将异常突出。
原标题:可再生能源地方红利不在眼前在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