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付刘耀村村口,两棵有两千多年树龄的银杏树,彰显着这个村子的不平凡。村支部书记傅瑞川表示,古时付刘耀村曾名为“七贤村”,因“竹林七贤”游山观景、吟诗作赋、对酒当歌、以文会友常聚于此而得名。村子的周边曾有结义庙、刘伶墓、刘伶古台、倒淌河、醉仙桥等遗址古迹,有“对堂两座庙,刘伶古台高,五路三江水,一树两个撩”的民谣,至今村中还有数百年的老房子和炮楼,由此可见村子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前几年,村中的傅姓村民筹资,在两棵银杏树旁建起了山东傅相祠,纪念始祖傅说,成为一处远近闻名的人文景点。目前,村里的下水道和厕所改造已经完成,村头的文化广场正在建设之中,村中的户户通水泥路也将动工。
傅瑞川说,在实施光伏项目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他们坚持“党建引领扶贫,扶贫促进党建”,把党建和光伏合作社运作有机融合,确保扶贫在哪里,党支部的服务和建设工作就开展到哪里,真正实现了“党建+”和光伏脱贫“无缝对接”,党建成为精准脱贫工作的核心动力。
据了解,付刘耀村、陈刘耀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户33人,其中老幼病残等没有劳动能力的27人,占总数的81.8%。贫困户人均年收入2352元,人均扶贫缺口1050元。针对贫困户实际,在第一书记指导下,经过“村民说事”倾听群众意见后,确定了以成立光伏农业合作社、集中建设光伏项目实现贫困户整体脱贫的工作思路。脱贫措施确定后,积极争取市级帮扶干部及帮包单位的支持,筹集资金37.5万元用于两个村的光伏发电站项目建设,仅用1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合作社工商注册和光伏电站并网工作。
在合作社成立过程中,村党支部紧紧靠上,指导合作社制定章程、建立机构,并结合实际完善强化民主管理和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合作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特别是在社员进入和退出机制上精心设计,建立了社员动态管理机制,及时根据收入及家庭情况动态调整社员构成,真正把扶贫资金用在贫困人口身上。在项目收益分配上强调精准,根据社员家庭贫困情况和持股比例等综合因素进行收益分配,不搞大锅饭,避免旱涝不均,确保贫困人口整体脱贫。
光伏电站项目由合作社和村集体共同出资建设,光伏合作社采取扶贫资金入股,贫困户入社,村两委成员参与管理的模式。村支部书记担任理事长,党员、贫困户被选为监事,通过完善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等,引导社员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促进合作社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通过“1+1+N”的扶贫模式,即1个核心: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在项目建设、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监督收益分配上发挥主导作用;1个平台:成立光伏农业技术专业合作社,以扶贫资金入股,吸纳各自村贫困户为社员;N户贫困户:根据社员家庭贫困情况和持股比例等综合因素对社员人数和收益分配进行动态调整。在合作社成立和运行过程中,村党支部紧紧靠上发挥作用,同时保证村级组织和合作社内部运行上都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结合实际完善强化民主管理和利益分配机制,促进村级党组织和合作社共同协作充分发挥作用。
截至目前,两个村的光伏发电项目共发电79000多度,折合电费收益近8万元。其中付刘耀村发电33000余度,贫困户人均分红900元;陈刘耀村发电量46000余度,人均分红900元。此外,通过市区帮包单位“送温暖”活动、协调区级产业扶贫项目对重点贫困户进行分红、贫困母亲等行业政策资助、办理国家低保五保、残疾人救助、开展孝善养老等多重措施增加贫困户收入。2016年两个村的贫困户已经全部实现脱贫,贫困户最低人均收入已达4398.4元。光伏发电项目除去维护管理费用后,按照资金投入比例的收益,不仅能够保证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而且能有效增加村级集体收入。
原标题:“1+1+N”模式增加村收入 贫困户人均分红近千元 西王庄镇光伏产业助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