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汪世云夫妇清洗光伏板。
“格尔木”为蒙古语音译,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地处昆仑山脚下,柴达木盆地南缘。60多年前因青藏公路的修筑而兴起,现已发展为青藏甘新四省(区)的交通枢纽节点,是稳藏固疆的战略支点,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青海节点的开放前沿和出入口,也是青海省“西融两廊、东联一带”向西开放的重点地区。
据介绍,该光伏电站运维管理着格尔木20兆瓦光伏电站和念青20兆瓦光伏电站,220台汇流箱和835台逆变器,145904块光伏组件让戈壁变成了“蓝色的海洋”。每天,电站工作人员田世全和同事们都会行走在这些光伏板中间,巡视方阵、检查光伏组件,0.66平方千米的电站就是他们的办公场所,多年来,他们早已适应了高原戈壁气候,摸透了设备的“秉性”。
田世全告诉记者,在光伏电站这里最多的就是黄沙和隔几天就会有的沙尘天气,早晚巡检的时候天太冷,手都冻裂了,现在习惯了。他们的任务是当好设备的“诊疗师”,保障设备健康运行。
而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的工作人员,在室外作业是家常便饭。在格尔木,只有内地70%的含氧量,缺氧、干燥、严寒考验着所有“光伏人”。
图为汪世云夫妇清洗光伏板。
“格尔木是沙尘频发的地区,每次风沙过后,园区里的光伏板清洗工便成了戈壁滩上最忙碌的人,他们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清洗145904块光伏板,保障发电效率。”田世全说。
启泵、开阀、抽水、装车,趁着中午天气好,清洗工汪世云和他的妻子魏金花开始了又一轮的光伏板清洗工作。手握抽水棒,熟练地完成一系列工序。寒冷的天气加上冰冷的深井水,夫妻俩抽空赶紧哈哈气,搓搓冻僵的双手。汪世云一边忙着抽水,一边告诉记者:“我们每次清洗光伏组件用32车水,大约700多立方米。”
装好水,汪世云夫妻俩一路颠簸来到厂区,打开喷头,挨个清洗光伏板,强劲的水流冲刷在板子上,在空气中形成了水汽,寒风带着水汽吹在脸上,让人更觉冰冷。除了车子的自动清洗外,他们还需要不时用湿布擦拭难以冲刷的泥巴和污渍。
汪世云说:“每天早上10点到下午6点是清洗光伏组件的最佳时间,因为这段时间有阳光,板子有自身热量,清洗不容易结冰。”
该电站员工杜鹏告诉记者,如果光伏板不及时清洗,受污严重,会影响发电量,受污严重时发电量会下降6%左右。
矗立在戈壁黄沙中的这些光伏板在汪世云他们的保护下,脱下了灰色的外衣,显现了湛蓝的底色。这些蓝色的光伏电池板,在阳光照耀下透出晶莹的光芒,每一分钟的照耀都会产生电能。
原标题:青海戈壁滩上的“光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