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发展重心正向深度贫困地区转移
2017年12月底,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关于下达“十三五”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计划的通知》,共下达8689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总装机4186237.852千瓦的光伏扶贫项目计划。至此,社会各界期待已久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指标尘埃落定。
记者了解到,本次下达的光伏扶贫电站分布在14个省(区)的236个光伏扶贫重点县的1455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电站建成后将充分发挥光伏产业优势,增强贫困村经济实力,惠及71075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由此可见,“十三五”期间分布式光伏扶贫大有可为。
国家能源局在去年11月印发的 《关于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能源建设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明确提出,深入推进深度贫困地区光伏扶贫工程,光伏扶贫规模优先向深度贫困地区安排。
众所周知,我国绝大多数深度贫困地区位于中西部地区,《方案》正式实施后,势必将会引导光伏企业开拓深度贫困地区光伏市场,确保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令业界欣喜的是,光伏扶贫电站现已遍布全国主要山区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模式:打造“造血式”光伏扶贫模式
“模式决定光伏扶贫的成败。”这是当下在光伏扶贫业界非常流行的一句话。当前,全国各地正在通过创新模式,推动光伏扶贫发展。现在我国光伏扶贫已涌现了一批取得实际成效的模式。
“光伏扶贫资金的投入可以说是‘输血式’扶贫的主要表现。在现行的精准扶贫格局下,光是‘输血’还不够,还需要增强贫困村、贫困户自身的‘造血’功能。”相关专家向记者表示,贫困户不能干等着这笔收益脱贫致富,村集体应想办法去搞一些真正的产业,增强自身发展能力,为贫困户“造血”,否则就是治标不治本。
目前,山东省沂南县一些地方在这方面的成功做法广获好评。记者去年11月中旬在该县孙祖镇栗林村时,该村村支书李长全告诉记者,村子里的扶贫车间、村委会、村卫生等屋顶共建成了200千瓦的光伏扶贫电站,电站年收益达15万元,其中收益的40%归村集体,目前村里从这笔收益中拿出了一部分,再加上产业扶贫基金,成立了核桃种植合作社,并为部分贫困户免费提供树苗,盛果期后,年人均可增收3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