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阳澄湖、大闸蟹、芦苇荡、阿庆嫂.......常熟沙家浜这次又登上了央视频道,却是因为他们的空中光伏发电站。
一、树光互补,收益翻了好几倍
在光伏板下种树,这在以前想想都不可能的事,沙家浜做到了。
他们将光伏板架高,调整宽度,把香椿树搬到光伏板底下。由于调整了宽度,光伏板下的香椿树并不缺采光,加上它的收益来自采芽,需要经常修剪枝丫,不需要长太高,因而,这里的香椿树长势极好,收益颇丰。
香椿树林里的大把空间,养起鸡来是绝配。鸡吃虫子,吃剪下来的香椿叶,鸡粪给树施肥,鸡热了,在光伏板下乘凉,冷了,去光伏板的间隙中晒太阳。
光伏发电、香椿树芽、鸡。这一亩地上,有了三份收入。
二、渔光互补、农光互补,增产又增收
普通的渔光互补,将光伏板平铺在水面上或密集的距离水面低矮距离,会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水中供养不足,鱼儿死亡。
沙家浜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在这基础上做了改良,他们将光伏电站建得高大宽敞、水面通透,因而在发电的同时不影响水面光照。
农光互补相对于渔光互补有更大的改良。
光伏电站的支柱,直接被用作了大棚的支柱。另外,光伏板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种植喜阴农作物时,将光伏板铺密一些,种植喜阳植物时,将光伏板铺稀一些。
三、稻光互补,突破农田不能建光伏难题
光伏电站不能占用基本农业用地,这是国家明令禁止的。光伏板下种水稻,比起经济效益,它更是科技创新,突破了农田不能建光伏的难题。
将光伏板架高架宽,调整光伏板角度,调整水肥管理方法......
稻光互补克服了种种难题,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他们光伏板下的水稻亩产612公斤,和大面积种植的水稻亩产相仿。
四、大范围推广,成功模式复制需谨慎
目前,沙家浜的光伏农场模式已经作为扶贫项目模式在安徽省灵璧县70多个贫困村复制推广。
虽然这种模式能够带来多倍收益,但光伏人还需谨慎尝试(特别是普通项目),认真攻破技术难题,仔细研究当地光伏电站政策红线。
原标题:全国首例 | 树光互补、稻光互补、蟹光互补......沙家浜将整个农场都搬到了光伏板下,收益翻三倍!(附央视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