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寒冬时节,漫步于临渭区崇凝镇靳尚村,新建的村支部大楼温馨洋气,硬化的道路平坦宽畅,改建的卫生厕所干净环保,新装的太阳能路灯笔直挺立……
在临渭区编办的精准帮扶下,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正在崛起的光伏发电站,一系列可喜的变化改变着这里的“容颜”,406名贫困群众正昂首阔步走在脱贫路上,张开双臂拥抱新的生活。
光伏+养殖让贫困群众“坐享红利”
105户贫困家庭、406名贫困人口的脱贫工作,一直是临渭区编办所有人心中最惦记的事情。自包联了崇凝镇靳尚村起,他们做得最多的一件事便是入户走访调研,跟群众拉家常、问生活、征求意见,共谋精准扶贫“路线图”。
今年4月,一次偶然的走访中,驻村“第一书记”简晓君发现,村里老厂矿被拆除后,废弃地达100多亩,由于不适合种植庄稼,常年闲置着。如何利用这大片闲置土地呢?简晓君将问题汇报至编办领导后,得到高度重视。随后的日子里,区编办邀请省设计院专家勘察设计、入户走访,一个在很多农村人看来十分新鲜的方案——建立500千瓦光伏发电站可行性方案初成。
资金从哪来、群众是否理解、如何管理运转……一系列的现实问题随之摆在区编办工作人员的眼前。办法总比困难多。之后的4个月里,驻村工作队奔波于临渭区信用合作社、扶贫办、市供电局等单位,解决了资金及技术难题。
“这个过程中最难的是什么?”记者问。
“最难的不是资金问题,而是贫困群众的不理解。”简晓君笑着说:“刚开始,很多群众觉得有风险,我上门做工作吃了不少‘闭门羹’,后来我组织大家去蒲城、合阳考察学习后,大家心中的疑虑才逐渐被打消。”
如今,8个月一晃而过,12月7日,光伏发电站正式落户靳尚村。记者在驻村干部的带领下,绕着弯弯曲曲的村间小道,来到正在紧急筹备并入国家电网的光伏发电基地,320根水泥柱撑着1760块太阳能电板映入眼帘,阵容壮阔而整齐。驻村工作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目前的核算,6年时间就能还完贷款,而每户贫困群众每年的净利润为3000元,收益期长并且稳定。”
基站主体为何悬空而建?面对记者的疑问,扶贫干部笑着解释道,村里有10户贫困群众对于养殖略有研究,因此,他们将光伏发电基地“腾空”,下面的空地便可发展养殖业,实现养殖与光伏发电双赢,一地两用,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
正在此时,村里的贫困群众靳拉民也来到了这里。无论刮风下雨,靳拉民每天都要来到光伏发电基地看看进展。“我身体不好,不能外出打工,也没啥别的收入,刚好编办协调为村里办了这么一件大事,让我坐在家里就能赚钱,所以我每天都来看看……”言语中透露着对于新生活的向往。
精准扶贫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走在靳尚村,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自豪地说:“我们村现在不比城里差。”当然,这与区编办的努力密不可分。
靳尚村自然条件优越,紧靠天留山,交通四通八达。区编办自包联起,就一心想着为这个美丽的村庄办些实事。他们说到,也做到了。这一年,村里开始悄然地发生变化:
年久失修的道路,一到下雨常常满是泥泞,驻村工作人员协调为村里硬化道路10公里;
以前村支部“办公室”设施落后、房屋陈旧,如今,投资50万元的集办公、图书、休闲于一体的400平方米的村部文化综合楼落成;
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改造卫生厕所60余座;
安装太阳能路灯90余盏,购置电脑办公设备等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协调花椒树苗3万余棵,联系核桃种植专家与种植大户,深入田间地头为群众讲解示范核桃种植技术……
短短一年里,靳尚村变了,以面貌全面改进、村民收入大大增加、村民生活环境全面改善的成绩,临渭区编办为脱贫攻坚提交了一份令群众满意的答卷。
原标题:光伏发电“照亮”靳尚村脱贫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