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他看来,户用光伏发电就是一个“我搭钱搭人给你配套,然后你还抢我市场”的霸王餐。“每次局里开会,对于户用光伏业务,领导都会着重强调一点,不能出现投诉。”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张山所在班组明显增多的工作量,似乎却并没有被引起重视。
“去年的时候,我们从省里要光伏并网计量表,200块、300块随时要随时取,然后今年有一个月突然就紧张了。有一次连续三个月才要来20块,还不够一个星期的实际用量。”
“这明显就是供电局赔钱老百姓赚钱的事,是动了供电局的奶酪,等于是从供电局手里抢钱,人家打压一下也没什么说不过去。”
“免费给你们配套改造,免费给你们安装,然后你们自己发电还强卖给我们供电局。”一见面,华北地区某县供电局负责光伏业务的张山(化名)就对记者抱怨道。
张山所在的县位于华北地区中部,人口稠密,光照条件处于二、三类资源区之间,属于国内较好的光伏发电资源区。与国内诸多县域供电局相似,他所在供电局的日常收入来源,除了售电,则是新建供电设施和变压器增容等大客户业务。
他的抱怨似乎也事出有因,因为光伏,他原本已经习惯了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几乎都被打乱了。
“好不容易都改智能电表不用抄表了,好嘛,现在不但要给你免费安装,还要每个月给你查表,还要给你算账,还要给你打钱。现场踏勘出方案去一趟、验收去一趟、并网去一趟,每个月还要去抄表。我以前挣3000,现在还是挣3000,平白增加这么多工作,谁乐意啊。”
让他更为不平的是,户用光伏发电还是一个“我搭钱搭人给你配套,然后你还抢我市场”的霸王餐。
显然,这位电网公司一线员工的感受,正折射出了基层供电系统在户用光伏市场快速兴起背景下面临的某种尴尬境遇。
而对于撸起袖子准备在户用市场大干一场的光伏企业来说,不知是否意识到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1、“不能出现投诉”
自从接手光伏业务之后,张山班组明显比此前忙碌了很多。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是光伏业务量快速增加,二是人手紧张。
“从业务性质上来讲,光伏业务与大客户业务是一样的,都属于外部工程,也都涉及到现场勘察、出方案、走流程、验收、合同归档等,整个流程走下来是一样的。但大客户班组有13个人,我们班组就2人,而光伏每星期的申报量肯定要比大客户业务多。”
除了人员少,还因为人员年纪较大的缘故,张山班组在供电局内部被戏称为“养老班组”。据说,周边各县供电局的情况也差不多类似。
不过,他肯定地告诉记者,电网公司内部对于户用光伏的确十分重视,除了国家电网要求从业务受理到竣工验收在42天内完成的硬性规定外,各级公司内部基本都有户用光伏业务优先的要求。
而对于电网条件不足等问题,基层供电局也表现出了相当的重视,明确要求对不符合条件的电网即使整改也要给老百姓解决问题。只是,解决问题的周期可能比较长。“老百姓申请了,我们肯定会解决,但等电网改造,可能已经是半年、一年后了。”
“每次局里开会,对于户用光伏业务,领导都会着重强调一点,不能出现投诉。”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张山班组明显增多的工作量,似乎却并没有被引起重视。
“头一年100多户,我的工作量还好。然后是200户、300户,一点点累积下来工作量就很大了,可人手却没有增加,没办法,只能放缓一些工作的进度。”
另一方面,据张山介绍,还有一些原本应该管起来的工作,目前似乎也没人管。
比如,地方脱硫标杆煤电价一旦调整,照理说就应该跟老百姓续签合同,但这事儿根本就没人管。张山说,虽然一般情况下他们都是及时按调整过后的价格执行,“但这明显是个漏洞啊,价格上涨老百姓自然不会说什么,如果降价了呢?人家拿出合同来不就有问题了吗?”
与此同时,一年一年签的购售电合同,也是一个巨大的工作量。“现在几百户的量还好说,后期一旦放量了怎么办?”
一边是工作进度放缓,一边是新增业务速度在加快,两边一挤压,新申报项目的处理周期自然就被拉长了。
据介绍,目前张山所在县的户用光伏并网业务已经积压了100多户,“如果按照国网规定的42天,这些项目已全部超期。”
好在的是,“这方面的工作不纳入激效考核”。
2、“紧缺”型放缓?
对于张山班组来说,前期的项目申报审核、现场勘察等工作环节,忙一点基本也都能赶出来。但另外一些环节,却并非他们的忙碌所能解决。
在一段时间内,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供电局的光伏发电专用并网计量表突然紧张了起来。
“去年的时候,我们从省里要光伏并网计量表,200块、300块随时要随时取,然后今年有一个月突然就紧张了。有一次连续三个月才要来20块,还不够一个星期的实际用量。”
老百姓的投诉,也由此跟着就来了。
据张山介绍,一般情况下,他们对项目的验收并网流程是,申请户资料全齐,项目验收完,如果有光伏并网计量表,就给项目办理并网手续。
可是,计量表一紧缺,问题就来了。
“比如有两户,现在只有一个表,先申报的那一户可能验收资料不全,而后申报的资料是全的,我就去给后面那户验收并网了,可前面那户就不干了,就开始投诉。”
张山说,对于光伏并网计量表的发放,一般都是由省级电网公司进行集中招标采购,各市、县根据需求申领。
也就是说,计量表紧张的源头,来自于省级电网公司。
就此问题,记者请教了某电表企业人士。据他介绍,光伏发电所用的并网计量表是一个成熟的产品,目前不存在产能短缺的问题。
趁记者与张山交流间歇,一位一直在旁边远远观望的农户凑上前来问道:这几个月的电费什么时候打给我们呢?
“县供电局已经报到省公司了,再等等吧,估计快下来了。”
张山有些无奈地告诉记者,今年以来,省里电费结算的速度也慢了下来,而去年基本上都是按季度准时结算,也有的县市是按月结算。
他说,今年一季度还好,4月就结算了。二季度则出现了明显的延后,在7月初就统计上报给了省公司,至今资金还没到位。
而据记者从其他一些省份户用光伏经销商处了解到的消息显示,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的电费结算拖欠情况,拖欠时间最长的甚至达到半年乃至一年。
对此,一位曾在某户用光伏品牌企业任职招商负责人的业内人士则对记者表示,“原来户用项目少,电网公司无所谓,现在业务多了,即使有一些适当的压制,也算正常。”
在他看来,如果真是电网公司打压,后面很有可能出现一些地区的户用光伏不太好申请的局面。
“这明显就是供电局赔钱老百姓赚钱的事,是动了供电局的奶酪,等于是从供电局手里抢钱,人家打压一下也没什么说不过去。”
他认为,尽管对于电网公司来说,无论买什么电源的电都得掏钱,但现在的问题是本不该由电网承担的0.42元,也一直由电网在垫付。“这需要在制度上、政策上有一个明确的安排,长此以往肯定不是个办法。”
“其实到最后一分钱也不会少,有可能两个季度的就一起打给老百姓了。”张山说。
只是,对于多数老百姓而言,恐怕没什么兴趣去了解其中的是否曲折。对他们而言,电网是国家的,电网就代表国家。
3、流程与标准的缺失
记者从多位户用光伏经销商处了解到,由于目前没有统一的验收流程和技术标准,各地供电局对于户用光伏系统的具体验收,基本都是按照自己的经验在执行。
张山坦言,他们就是师傅带徒弟一般口口相传下来一些经验。“我接手光伏业务时,前面的人告诉我,你去就看看线是不是符合规格,是否分了红、蓝两色,地线有没有,还有电闸、安表的位置,等等。”
由于没有统一的流程和技术标准,造成户用项目安装出现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有的项目安装时,连PVC管都不用,电线就那么在墙上搭着,那肯定有隐患。”
张山说,在他接手光伏业务后,才开始对流程进行一些简单的规范化,但目前也没来得及整理成文字。
目前,他们的验收内容包括,走线是否规范,是否接入地线,逆变器的一些防护措施是否具备,电闸和电表的安装位置是否符合要求等。如果合格,就给装表。
从上述流程来看,其中几乎没有任何对系统关键设备质量进行现场把关的环节。在张山看来,申报资料里已经包含了关键设备的认证证书和出厂检验报告,而他们又没有专业检测设备,无法在现场对设备进行技术性能方面的检测。
上述户用光伏品牌企业招商负责人则向记者表示,由于流程和标准的缺失,各地户用光伏的验收流程具有典型的属地化特征,基本上是“管光伏的人认为怎么合理,就是标准。”
据他介绍,也有一些地方会对关键设备进行细致的现场检测,但这种检测可能同时也带有了一些别样的意味儿在其中。
“有些地方检查严格一点的,就拿着你的资料上房顶挨个板子、逆变器核对,但不会测电压和发电功率。这么一折腾下来,再吃吃喝喝,你的成本也就上去了。”
对于出厂检测报告和认证,他则表示,“这些东西很好搞的,业内人都心照不宣。”
在他看来,如果仅仅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户用光伏的许多流程都可以标准化、电子化,包括申报、合同、抄表等等,技术上没有任何难度。
或许是与基层供电局打交道比较多的缘故,他对基层供电局的一些做法明显表示了理解。“户用光伏市场要想获得长足发展,不可忽视的是需要调动基层供电系统的积极性,要考虑到他们面对的实际困难和利益。”
“这需要在制度上、政策上有一个明确的安排,长此以往肯定不是个办法。”他再次强调道。
原标题:“血战”户用光伏之二:基层供电局的现实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