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智能光伏嫁接科技农业”创新模式在精准扶贫方面的效果已经得到国家认可。国务院扶贫办已将该模式作为贫困地区产业组团包县脱贫的“收益型”扶贫项目,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复制推广。
中利集团也在扶贫办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成立了全国性的“光伏扶贫产业联盟”。2016年10月17日,在国务院扶贫办召开的2016中国扶贫日县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论坛上,中利集团与17个贫困县签订《全县贫困村光伏+农业扶贫》协议;同年11月30日,中利集团在全国首个村级光伏扶贫农场——安徽省灵璧县叶庙村光伏扶贫农场开工建设,在灵璧县其余的72个重点贫困村,中利集团的光伏扶贫农场也将陆续开工,并与2017年7月顺利并网发电。
持续的探索、详尽的调研,成熟的“光伏扶贫农场”模式横空出世。作为中利集团“智能光伏嫁接科技农业”项目的重要创新,中利集团对项目方案、技术支持、资金扶持等进行了精心设计。综合考量扶贫需求、用地面积、建设成本、年度收益等关键因素,中利集团将“光伏扶贫农场”方案确定为一个贫困村兴建一个占地12亩装机容量0.5兆瓦光伏电站,贫困村将实现精准脱贫。
中利集团“光伏扶贫农场”建设,在保证土地权属性质、土地功能性质“两不变”的前提下,成立项目公司,项目产权归属村集体所有。光伏农场建设所占农民土地,项目公司不仅会支付农民20年土地使用租金,同时将吸纳有劳动能力的农民转为有保障的农业工人,贫困农户还可以土地入股享受分红。对于有意继续种田的农民,电站下的光伏农田在统一配套现代农业设施后也将免费提供给农民耕种。为了帮农民种好“光伏地”,中利集团联合江苏省农科院,成立了中利光伏农业研究院、中利农业技术发展公司,研究、提供专业、先进的农业技术指导。
光伏扶贫农场收益高。建设一个0.5兆瓦的光伏扶贫农场投资300多万元,这笔钱不用当地出,而是由中利集团发起成立规模达100亿元的“光伏扶贫产业基金”提供20%的资本金,国开行等三大政策性银行提供80%的扶贫贷款,以此作为“光伏扶贫农场”的项目建设资金,助力村级光伏扶贫农场建设。除发电收入外,村级农场化种植管理的光伏农田,可实现常规农业的亩均年收益1500元以上,发展休闲农业、中草药种植、特种养殖等项目亩均年收益可达到1.5万元以上。这一全新的“收益型”扶贫模式增强了贫困村“自我造血”的能力,可为贫困村创造20年稳定可靠的“光伏+农业”收益,让贫困村的贫困民众共享光伏等现代科技的创新成果。
中利光伏扶贫农场创新模式,为精准扶贫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径,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贫困县参与进来。截至目前,和中利集团签订《全县贫困村光伏+农业扶贫》协议的国家级贫困县已经达到60多个,已经开工建设的贫困县有十多个。
2017年,中利集团的目标是要达到100个贫困县的包县扶贫,向更大范围推行“智能光伏嫁接科技农业”创新技术、创新模式,让太阳普照伟大祖国的每个平原山乡、村寨角落,让贫困村民早日脱贫致富、走入小康,让全国土地的价值潜力得到最大化的开发和利用!
原标题:创新贫困村光伏农场 实现“包县”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