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包括协鑫、银隆、南都电源在内的诸多行业知名公司均表达了深度掘金这一市场的决心。不少有着储能电池制造经验的企业在谋求扩大产能,以满足不断扩张的储能电池需求。在多样的电池技术路线方面,几乎每家企业都表示有成熟的技术在使用,同时也在储备其他技术路线,谋求多点发力。
在技术、产业及政策的推动下,储能行业开始展现出潜龙腾渊之趋势。
行业专家集体现身、产业大佬亮相发声、各路企业蜂拥而至、现场交投热烈活跃,在近期召开的第七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上,上证报记者无时不在感受着各方参与者对储能行业的热情:从技术研讨到产业展望,再到细分领域,凡是涉及储能行业发展的内容,无论大小均能获得一阵阵共鸣。
事实上,火爆的现场只是储能行业当前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受益于材料技术的成熟推广、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政策层面的推动,储能行业近年来快速发展,数以万亿计的资金蜂拥而来,欲在即将开启的能源变革浪潮中分一杯羹,能源巨头加码储能业务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
尽管前景广阔,但储能行业依然有技术路线欠成熟、盈利模式单一、产业链条尚未闭合等诸多问题,而这些也正是行业发展亟待解决的“痛点”。
前景广阔
“为了建设美丽中国,势必要进行能源结构调整,而光伏、风能等新能源由于供给不稳定等原因,均需要相应的储能配套,简单计算就能看到其中的市场空间,而这还不包括新能源汽车、调频调峰等业务。”会上,某企业储能事业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这一观点已是业界共识。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国家能源研究中心主任王仲颖在会上提出,根据巴黎协定和美丽中国规划,到205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要恢复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水平,而这就需要绿色电力支撑经济发展,其中就要求可再生能源电力占全部电力比重86%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占全部电力消费量60%以上。
“风能、太阳能发电受到季节、昼夜、天气等因素的影响,电能质量并不稳定,增加了调峰的负担,导致弃风弃光现象(风电、光伏发电后不上网)严重,要缓解风能、太阳能发电这些问题,需要用储能来解决。”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表示。
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也将大规模推动储能产业扩容。据王仲颖介绍,到2030年,电动汽车的年产能将达到2000万辆,加上充电设施的投入,该业务的累计投资规模将达到90万亿。
企业云集
庞大的市场前景令各方参与者兴奋不已。在会上,包括协鑫、银隆、南都电源在内的诸多行业知名公司均表达了深度掘金这一市场的决心。
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介绍称,协鑫正在全面启动第三次战略转型的序幕,依托主业优势,从能源生产端向消费端、应用端继续延伸,其中关键的发力点就是发展储能技术装备与储能技术。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协鑫集成此前在年报中曾披露,“布局动力电池+储能产业,打造第二主业。”
龙头介入的风向标显而易见。记者从现场了解到,不少有着储能电池制造经验的企业在谋求扩大产能,以满足不断扩张的储能电池需求。在多样的电池技术路线方面,几乎每家企业都表示有成熟的技术在使用,同时也在储备其他技术路线,谋求多点发力。
南都电源总裁陈博认为,2016年到2020年是中国储能商用化的发展初期阶段,2016年是储能商用化的元年,预计2017年、2018年是中国市场储能的爆发期。据其介绍,南都电源已在储能商业化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2011年至今,公司已投运交付的商业项目,累计达到48个,投运项目总量达到了242兆瓦时,在建项目总量为312兆瓦时,待建项目则为338兆瓦时。
争辩政策
作为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政策在储能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在现场讨论中,几乎每次发言、讨论均会提及政策事项,不过有一个细节颇有意思:企业代表大多希望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而学界则更多地建议依靠市场。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中国能源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鹏表示,支持储能行业发展,要坚持市场化原则,要改变依赖政府补贴、依赖政府简单支持的思想观念,使市场走上比较规范化的轨道。
其解释称,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期待着“政府抱着往前走”是不现实的,顶多是有限度帮扶。这其中就包括明确储能和储能服务的商品属性、储能在电力市场中拥有独立的市场地位、储能投资市场的多元化格局,以及储能公平参与市场、且价格应商业化等。
与之相对,部分企业则对是否给予补贴政策、对哪些技术路线给予补贴、具体给予多少补贴、补贴的发放方式等细节更为关注。
冷静思考
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包括储能在内的新能源产业却仍需政策给予支持,甚至给予一定的补贴,这种状况看起来有些矛盾,但也给市场提供了观察储能行业发展的视角。
杨裕生院士表示,储能行业目前的确存在一些技术性的问题需要解决:其一是储能电池目前在不少指标上仍然不够完善,部分设计也没有为梯次利用充分考虑;其二是安全性上需进一步加强,将燃烧爆炸的几率降低;其三是要重视化学电池的污染问题。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外界对电池技术路线的认识有些偏颇。由于材料特性不同,不同电池所适用的场景也各有区别,例如锂电往往用作动力电池,而铅酸电池则可用于储能等方面,并不存在谁比谁更先进的说法。况且,铅酸电池目前已经规模化回收再利用,而锂电池的再利用仍未大规模商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国彪则认为,储能行业需要与光伏、风能等新能源,以及现有的电网形成有序协同,建立产业联盟,共同推动储能技术的发展。
原标题:储能爆发元年:能源变革乍现新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