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我国抽水蓄能建设任重道远
新颁布的“十三五”规划,虽然大幅度提高了抽水蓄能的建设目标,但那只能表明国家对发展抽水蓄能的重视和支持态度。这个发展规划最终能否得到落实,我国的抽水蓄能事业能否发展顺利,一方面取决于
储能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包括降低抽水蓄能的建设成本和提高效率),另一方面也和电力行业供给侧的改革紧密相关。
以蓄电池储能为例。试想,如果大规模的储能技术(如石墨烯)能取得重大突破,那么,抽水蓄能电站的作用必然会降低,甚至会彻底地让位。当然,如果能出现这种情况,再好不过。因为,我们发展建设抽水蓄能的目的,绝不应该是为了上项目、拉动经济,而是为了服务于国家的能源革命电力转型。如果有更好的技术手段能解决问题,何乐而不为呢?然而,在当前,为了保障我国能源的成功转型,我们还必须立足于加大抽水蓄能的建设。
从用煤电和用抽水蓄能调峰的特性上分析,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煤电只能(从低负荷待机到满负荷发电)单向一定幅度地调峰,气电和常规的水电则可单向完全调峰(从关机到启动),而抽水蓄能电站则可以满负荷地双向调峰(从抽水吸收电能到放水发供电)。分析这几种调峰电源的性质,就不难发现,当系统中间歇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小于电网中的最低负荷加上煤电机组的最低待机负荷时,煤电机组的调峰,除了影响一些机组的发电效率外,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而当系统中的间歇性可再生能源有所增加,但仍小于电网中的最低负荷的时候,气电和常规水电的调峰也没有什么问题。然而,当系统中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能力已经大于电网中的最低负荷的时候,能保障有效的调峰手段,就只有抽水蓄能了(当然还包括蓄电池的化学储能)。
这就是“十三五”规划为什么要加速抽水蓄能建设的原因。根据巴黎协定的承诺,我国未来的能源革命电力转型中,间歇性的非水可再生能源将是绝对的主力,其发电能力超过电网的最低负荷是必然的趋势。所以,如果没有足够的化学储能,就必须有足够的抽水蓄能电站。不仅如此,即使在非水可再生能源的比重还不算太高的今天,抽水蓄能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很多国家的经验都已经证明,让煤电、核电等保持高效率的发电,在电网中承担基荷,由抽水蓄能担任调峰来满足电力负荷的变化,是一种非常安全、高效和经济的运行方式。
当前所提倡的煤电调峰,只不过是在煤电产能已经严重过剩,暂时又无法把过剩的产能消化掉的现实面前的一种无奈的选择。同时,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我国煤电产能的严重过剩,绝对是当前我国抽水蓄能发展的一个最主要障碍。可以说,我国“十二五”的抽水蓄能规划有近一半没能完成的原因,也就是因为我国的煤电产能严重过剩。由于大量的煤电机组过剩,从电网负荷来看,可以说只有低谷,没有尖锋。在这种情况下,电网中的抽水蓄能电站还怎么能有发挥调峰作用的机会呢?在没有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抽水蓄能的发展,会顺利吗?
实际上,在“十三五”期间,我们仍然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由于当前社会稳定的需要,大量的过剩煤电暂时还不能关闭。因而,只能让它们进行灵活性改造,以争取较多的发电机会。然而,一旦煤电担负起了调峰作用,挤占了抽水蓄能的市场空间,尽管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抽水蓄能也难以快速发展。
反过来看,如果抽水蓄能发展得不好,过剩的煤电机组也很难顺利地撤出。例如,根据估算我国目前的煤电产能大约过剩3亿千瓦,现在能否把过剩的煤电全砍掉,让全国的煤电机组的运行小时都提高到6000以上呢?不可能。为什么?因为电网的调峰能力还严重不足。不仅煤电的基荷运行需要有调峰电源支持,大量的风能和
光伏入网,更需要有灵活的调峰电源作保障。然而,如果以我国目前的电力系统现状,若能再增加4000万千瓦的抽水蓄能,那么砍掉3亿千瓦煤电,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了。
除此之外,当前我国的弃风、弃光率之所以会这么高,也和大量的煤电机组过剩,而不得不经常用煤电机组来调峰,以至于没发展建设足够的抽水蓄能有直接的关系。虽然国家有一系列可再生发电保障全额收购的文件要求,但是我国电网的实际构成,还是限制着电力调度无法实现全额收购。按照当前的科技水平,抽水蓄能是电网调峰最有效的手段。特别是在我国燃气机组比较缺乏的情况下,抽水蓄能的作用就更加重要了。总之一句话,风能、
光伏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入网,必须有一定的抽水蓄能作保障。
笔者认为,“十三五”期间我国煤电的产能过剩,挤压抽水蓄能的市场空间,仍然是我国抽水蓄能发展建设的最主要矛盾。“十三五”规划新开工6000万千瓦抽水蓄能的目标,能否如期完成,很大程度上也将要取决于我国电力供给侧改革(煤电去产能)的步伐。
实事求是看“十三五”规划与水电
总体来看,我国的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是一个难度非常大、水平也非常高的规划。它可以说是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面对着煤电产能严重过剩的现实的最佳选择。在全国各地都要保增长、煤电扩张难以控制的局面下,在规划中能提出把已经潜在的3.5亿煤电新增产能,消减掉1.5亿,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通过本文的分析,不难发现,我国的电力发展规划,还并不能算是令人十分满意的。规划中对能源结构调整,虽然已经做出了努力,但还只是“相对的优化,绝对的恶化”;我国电力产能和市场之间的供需矛盾,也仍然会比较尖锐。因此,“十三五”应该是我国能源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非常艰难的过渡时期。在这期间我国电力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去产能、调结构)的任务将会十分的艰巨、紧迫。
再有,根据国际上的经验,非水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首先要发展水电(包括气电)和抽水蓄能。否则,电网的调峰能力不足,无法接纳大量的间歇式风电、
光伏。因此,优先开发利用水电几乎是所有发达国家的惯例,特别是在我国这样的燃气资源有限、水能资源极其丰富的国情下,要想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必须优先发展水电。然而,目前我国的水电开发相对滞后,流域梯级开发还不充分,至今很多流域的龙头水库还没有建起来,导致水电自身的电能质量都不高,更难以在电网中为风电
光伏保驾护航。因此,目前我国大量的弃水、弃风、弃光现状,绝不是像有些人归因的那样,是可再生能源发展太多了、太快了,而恰恰是在于我国最重要、最成熟的可再生能源——水电(含抽水蓄能)没有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在当前,水电作为我国电力转型中最为关键的电源品种,也将在“十三五”规划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有限的市场空间面前,让缺乏调节性的常规水电适当收缩,抽水蓄能和有调节性的龙头水电站建设加速,完全符合我国当前的现实和能源革命电力转型的大方向。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水电弃水问题,在“十三五”期间也将会经历一个从日趋严重到逐步缓解的过程。相对过去我们经常对五年规划一致赞赏的评价,有人可能不大习惯对于“十三五”的这样一种比较客观的判断。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在我国能源转型的关键过渡时期,这就是我们当前必须要面对的现实。
2016年已经过去,水电的弃水量比上一年增加了近一倍的现状,是任何人都能看到的。2017年的水电弃水将会进一步加剧,也是比较有把握的预测。因为2017年将要投产的水电站和现有的输电通道进度都是比较明确的。至于2018到2020年,我国水电弃水问题的情况到底将会如何演变,在很大程度上将要取决于“十三五”规划的落实情况和我国能源革命的进程。
结语
总之,我国水电的弃水和风电弃风、
光伏弃光问题一样,都是能源转型中的新旧势力相互较量的必然代价。我国的电力结构以煤电为主的局面,在短期内还不能改变,是我们必须要承认的现实。但是,以此为理由来抗拒低碳能源逐步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能源逐渐替代化石能源的能源革命的各种惯性思维,在当前还非常强势。至今业内很多人还热衷于宣扬我国能源革命所谓的“长期性、复杂性和特殊性”。而我们应该更加理直气壮强调,我国能源革命的“必然性、紧迫性和可行性”,强调积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强调以去煤化、去碳化为标志的能源革命,必须从现在就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虽然不能一蹴而就,但也必须起步,才能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
不可否认,整个“十三五”期间,我国能源革命和电力转型中的各种博弈,依然会十分激烈。能源转型的过程中的弃水、弃风、弃光等各种代价,还将会不同程度地存在。我们寄希望于“十三五”能完成好能源转型的过渡,在“十四五”甚至“十五五”期间,让我国的能源革命和电力转型步入快车道。早日实现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巴黎协定),争取在本世纪下半叶,在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净零碳排放。
(作者系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 张博庭)
原标题:电力“十三五”规划与我国水电的发展(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