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实施电力需求侧响应
需求侧响应的直接成本小,是提升系统灵活性最经济的辅助措施之一。“十三五”期间,随着“电能替代”的推进,需求侧响应的内涵也将得到扩充,在负荷特性调节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考虑到电力消费者参加需求侧响应的机会成本不同,需求侧响应的实施效果往往难以预测。因此,规划并未就需求侧响应提出具体量化目标。
通过全面实施以上各项措施,根据测算,“十三五”期间可以为电力系统增加调节能力4600万千瓦以上。在优化调整风电布局基础上,可以满足全国2.5亿千瓦左右风电消纳的调峰需求,使风电等新能源消纳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提升系统灵活性需政策保障
提升系统灵活性各类措施的落地需要有相应的政策机制保障。本次规划也为此绘制了清晰的时间路线图:2016年启动东北地区辅助服务市场试点,成熟后全面推广。2018年底前,启动现货交易试点;2020年全面启动现货市场。
目前,北方地区辅助服务的中心正在由为负荷调峰向为新能源调峰转变,建立市场化的、激励充裕的辅助服务机制的条件也已趋于成熟,在“两个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已有的辅助服务机制进行市场化改良即可较快发挥效果。经过两年的试运行和调整,东北区域辅助服务市场试点已经正式启动,为其他区域开展辅助服务市场建设提供了样板。“十三五”期间,北方地区应聚焦于调峰激励不足的问题,推动辅助服务的市场化交易。在现货电力市场建立完善之前,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将是改革过渡期推动系统灵活性提升的重要举措。
原标题:解决新能源消纳关键是提升系统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