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任务
(一)突出结构调整,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
把发展非化石能源作为新时期能源发展的主攻方向,鼓励优先开发和利用非化石能源,不断扩大利用规模,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促进非化石能源全方位、多元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积极稳步推进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增强非化石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作用。
1.大力推进风电项目建设。按照统筹规划、生态优先、集散并举、有效利用的原则,加强风能资源勘测开发。鼓励符合条件的区域建设大型风电基地,重点推进资源条件较好的豫西北、豫西南和豫南开发建设。积极推进豫北、豫东等平原地区低风速发电项目建设,因地制宜推动分散式风电开发。“十三五”期间新增风电装机480万千瓦,累计达到600万千瓦。
2.推动太阳能利用快速发展。积极推进有条件的产业集聚区、公共设施及商业建筑屋顶和个人家庭建设分布式
光伏发电系统,鼓励全部自发自用的地面分布式
光伏电站建设。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及保护生态前提下,有序推进集中式地面光伏电站建设,积极实施
光伏扶贫工程,探索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综合治理等发展新模式,提高光伏发电综合示范效应。鼓励建筑物配套建设公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提高太阳能热利用普及率。“十三五”期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300万千瓦,累计达到350万千瓦。新增太阳能热利用集热面积800万平方米,累计达到2000万平方米。
3.提升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着力推动生物质能源梯级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建设先进生物质能示范基地,大力发展非粮生物液体燃料,重点在豫西南和豫北开展纤维燃料乙醇产业化示范。按照合理布局、区域统筹、热电优先的原则,稳步推动城镇生活垃圾能源化利用,鼓励各市布局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或改扩建原有焚烧设施,支持相邻县(市)共建共享垃圾焚烧发电设施。有序发展农林生物质发电,支持热需求稳定的产业集聚区建设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鼓励大型畜禽养殖场、垃圾填埋场、污水废水处理厂配套建设沼气发电工程。开展餐厨垃圾能源化利用示范,支持具备条件的地方建设生物柴油项目。推动沼气高值化利用,优先发展集中供气,鼓励沼气提纯后作为车用燃气使用。统筹利用生物质成型燃料,建立规模化的生产销售体系,开展生物质锅炉替代燃煤小锅炉供热示范。“十三五”期间,新增燃料乙醇产能20万吨/年,累计达到100万吨/年;新增各类生物质发电装机23万千瓦,累计达到80万千瓦。
4.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能。开展地热能资源地质勘查,加强压水回灌循环利用,提高地热能开发利用水平,统筹布局地热能开发项目,重点发展浅层地热能,规范发展中深层地热能,鼓励在新建公共建筑和住宅小区开展地源热泵供暖制冷,探索开展地热发电试点。“十三五”期间,新增地热供暖制冷面积3000万平方米,累计达到5500万平方米。
5.合理发展小水电。加强中小流域综合治理,推进小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和小水电扶贫工程建设,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小水电开发。“十三五”期间,新增发电装机5万千瓦,总装机突破54万千瓦。
6.稳步推进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做好南阳、信阳等核电项目厂址保护工作,争取继续列入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待国家启动内陆核电项目规划建设后,积极推进南阳、信阳、洛阳、平顶山等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加强核电项目公众宣传,为核电项目规划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二)坚持清洁高效,优化发展化石能源
稳步推进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实施炼能提升和“气化河南”工程,进一步夯实能源安全保障基础。
1.加快河南煤炭基地转型升级。
(1)优化产能结构。严格控制新建煤矿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对确需新增产能项目实行减量替代;有效化解安全隐患严重、质量和环保不符合要求、严重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等煤矿过剩产能;引导30万吨以下小煤矿有序退出,禁止高灰高硫煤矿生产,关闭安全不达标的各类矿井。
(2)推进煤炭绿色开采。积极推广使用充填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煤炭地下气(液)化等绿色开采技术,探索推进信息化、智能化矿山建设,坚持“先抽后采”“先抽后建”“采煤采气一体化”发展,支持低浓度瓦斯发电、热电冷联供,鼓励乏风氧化利用,提高瓦斯利用率,严禁高浓度瓦斯直接排放,到2020年,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达到8亿立方米,利用量达到2.6亿立方米。
(3)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加快现有煤矿洗选厂升级改造,布局建设一批煤矿洗选厂,提高原煤入洗(选)能力,入洗(选)率达到70%左右。加快推进南阳(内乡)、义马、鹤壁—濮阳3个煤炭储配物流园区建设,增强煤炭资源调配能力;发挥平煤(武汉)煤炭储备基地作用,盘活省内外资源。
(4)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促进煤炭企业与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相关企业多方式合作,重点推进郑州、义马、平顶山等矿区煤电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煤炭产业与煤化工深度融合,稳步推进鹤壁等现代煤化工项目实施。完善高端精细煤基化工产业链。落实商品煤质量管理办法,完善煤炭清洁储运体系,加强煤炭质量全过程监督管理,严格控制散煤和劣质煤利用,积极推行民用洁净型煤加工配送。鼓励开展煤炭分质分级梯级利用,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2.加快建设中原炼化基地。建成洛阳1800万吨/年扩能改造项目一期工程,带动当地石化产业发展,形成上中下游协调发展的炼油—化纤—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推进濮阳炼化产业升级及扩能改造,发展烯烃、芳烃及后续加工,拉长精细化工产业链条。加快南阳精蜡化工原料生产线建设。积极推进商丘千万吨炼油项目前期工作,提高中原经济区油品供应保障能力。加快日照—濮阳—洛阳等原油管道建设,引进外部原油资源,全力保障炼化基地建设需要。重点建设洛阳—三门峡—运城、郑州—开封—商丘等成品油和洛阳—新郑航空港区航空煤油等输油管道,积极推进洛阳—平顶山—漯河—周口成品油输油管道前期工作,完善配套油库和加油站等储配设施,逐步建成以郑州、洛阳、濮阳油品输配中心和洛阳、濮阳两个炼化中心为依托的油品输送网络。
提高炼油综合商品率,产品质量、环保排放等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施成品油质量升级计划,按国家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完成车用汽柴油升级。
3.深入实施“气化河南”工程。依托新粤浙等国家骨干天然气管线,加快建设唐河—平顶山—伊川等省内天然气配套支线,实现全部市和部分重点县(市)双管道供气。加快管道扩展延伸,将管道天然气覆盖到产业集聚区、重点乡镇等用气集中区域,推动省内各管线互联互通,提高全省供气可靠性。加强储气调峰设施建设,建设中原油田文23等储气库和一批调峰储备设施,调峰能力达到20亿立方米。逐步形成通连市县、延伸城乡、互通互补、协调有序的燃气供应网络。
优化天然气消费结构,提高利用效率。鼓励应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发展高效利用项目,开拓天然气消费市场。加强技术引进和研发攻关,加大客货重卡LNG(液化天然气)利用扶持力度,鼓励省内页岩气、煤层气、生物质制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就近接入地方干网或支线,实现与常规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争取2020年全省天然气长输管道突破7000公里,天然气年消费量达到150亿立方米以上,城市居民天然气普及率达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