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领域又打破纪录了。10月20日,位于天合光能的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宣布,其自主研发的高效N型i-TOPCon电池,经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下属的检测实验室认证,最高电池效率达到25.9%,创造了大面积产业化n型单晶硅TOPCon电池效率新的世界纪录。“这是天合光能第27次创造和刷新世界纪录。”天合光能相关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出现技术突破的不只是天合光能。从隆基到中环,中国光伏行业的龙头企业们近年来不断在行业中的各个细分赛道出现打破纪录式的技术突破,中国光伏行业在世界范围内的绝对领先优势由此确立。但是,一个又一个的技术突破并未让中国光伏行业获得更高的利润空间,整个产业链的激烈竞争使得光伏企业的业绩依然普遍承压。
“摆脱光伏行业的极度‘内卷’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技术进步是光伏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是它需要与其他因素相结合,才能真正改变行业竞争格局,推动光伏行业的健康发展。”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纪录不断被刷新
天合光能宣布突破世界纪录的技术,指向的是如今最当红的n型单晶硅TOPCon电池。根据近日权威第三方如Infolink和集邦的数据显示,TOPCon市占率已达70%,是市场上最为主流的电池产品,并被普遍预期为未来5年的技术主流。
“我们非常高兴地宣布技术团队的最新成果,大面积高效n型i-TOPCon电池经过德国ISFH CalTech认证最高效率达到25.9%,这不仅是新的大面积TOPCon电池效率纪录,更打破了从2017年以来Fraunhofer ISE创造并保持的N型TOPCon电池的世界纪录。标志着TOPCon技术打开新的提效空间,TOPCon虽然是目前产业化成熟度最高、产业生态最丰富协同效率最高、制造成本最低的技术,但在技术上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技术潜力。”天合光能相关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相关数据不只是一个实验室中的数据,是完全可以同步到产业化上展现的,所以也可以说是一个产业化的技术。
记者注意到,天合光能在N型TOPCon电池上创下的世界纪录不只局限在光电转换效率上。据天合光能副总裁、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奕峰博士介绍,2024年4月,天合光能自主研发的210+N型i-TOPCon光伏组件经权威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TüV南德认证,最高输出功率达740.6W,创造了光伏电池组件转换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方面的世界纪录。
出现技术突破的不只是天合光能。2023年11月3日,据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最新认证报告显示,由中国光伏企业——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达到33.9%,这是目前全球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的最高纪录。截至2024年9月,中环新能源控股集团旗下的中环低碳(安徽)新能源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182尺寸N型TOPCon电池效率达到了26.72%,这一效率值刷新了此前中环低碳公布的26.66%、26.31%和26.06%的效率纪录。
能否提高行业利润空间?
尽管技术突破不断,但到目前为止,光伏行业的利润空间并未得以大幅提升。随着产能不断释放,光伏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全产业链的企业依然业绩承压。
“目前的技术进步包括效率提升等,其实还是没能摆脱同质化竞争。在实际的电站当中,影响能量转换的因素很多,比如说物理损耗,组件受到遮挡带来的影响远远超过电池效率进步带来的提升。现在一些组件企业推出易清洗的、防积灰的全面屏组件,减少了遮挡,对转换效率的提升程度完全不亚于纪录突破带来的提升。所以,目前的技术进步还不足以改变行业的竞争格局。”江苏某组件企业相关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他认为,激烈的竞争仍将延续一段时间,行业的利润空间在行业完成洗牌前很难释放出来。
“仅靠技术进步能否改变光伏行业的竞争格局,答案是不一定。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光伏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在不断变化。高效的光伏技术一旦成功批量化生产,确实可以带来新的竞争优势,有望改变行业竞争格局,但是解决不了市场整体供过于求问题。
摆脱光伏行业的极度内卷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政策支持和市场监管是必要的,这可以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水平,减少恶性竞争;其次,行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以提高整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最后,光伏行业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光伏市场的健康发展。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才能帮助光伏行业摆脱极度内卷的局面。”郑磊说。
记者注意到,国家有关部门今年以来在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方面动作不断。工信部发布了《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旨在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避免低水平重复扩张,并提高了部分技术指标要求,加强质量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则频频组织召开防止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座谈会,呼吁企业强化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并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
原标题:光伏企业不断刷新纪录,技术进步能否打破行业"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