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瑞继保构网型储能中标包头市可再生能源综合示范区首期90万千瓦风电项目包头铝业产业园区绿色供电项目135MW/540MWh电化学储能项目。
包头铝业始建于1958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完全自主设计、建成的第一家电解铝企业,是中国十大铝冶炼企业之一。经过66年的发展,现已形成130万吨电解铝、171MW发电机组、6万吨高纯铝、10万吨铝合金和12万吨阳极的生产规模。多年来,包铝确立“环保领先”战略,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在企业发展、生产、经营全过程。近年更是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持续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11月,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对包头铝业产业园区42万吨轻合金材料项目市场化新能源项目子方案进行了评估,纳入市场化新能源项目清单,建设90万千瓦的绿电项目,同期配置 13.5万千瓦/54万千瓦时的储能装置。
在对项目接入系统评审计算时发现,新能源项目升压站机端短路比低于1.5 ,并网点短路比低于2.0 。根据《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计算规范》(GB/T40581--2021)规定:“对于新能源多场站接入交流系统情况,新能源发电单元升压变低压侧的多场站短路比应不小于1.5,且新能源并网点的多场站短路比应不小于2.0、宜大于3.0。”因此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源端解决新建新能源场站短路容量不足的问题。如若不解决此问题,根据稳定计算,需限制项目新能源出力在55%以下才能满足安全稳定规范的要求,将严重的影响新能源项目收益。
经过对比当前可改善短路比的三种技术手段:分布式调相机、静止同步调相机、构网型储能。短路比满足新能源出力至少90%以上,其中静止同步调相机、分布式调相机需要增加至少1.5-2.2亿元的投资,且分布式调相机还有每年1000多万的能耗、运维成本。构网型储能只在原项目要求配置储能的建设成本上增加有限金额,即可从源端解决短路比问题,满足新能源出力要求。
同时,在2024年5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发布《内蒙古自治区2024—2025年新型储能发展专项行动方案》,其中提到“(三)大力发展构网型储能。在高比例新能源外送基地、电网局部支撑较弱地区、分布式新能源富集地区,大力推动构网型储能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其惯量响应、频率电压支撑等作用,有力提升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接入消纳情景下的电网安全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
经过技术、投资、运维、用地面积等多方面指标的比较,项目最终决定采用新能源配置的储能上增加构网功能来解决短路比问题,也符合自治区《行动方案》的要求,对接入电网提供惯量响应、频率电压支撑,提高电网稳定性和可靠性。
南瑞继保是国内最早开始系统研究构网技术在储能领域应用的企业。从2018年开始进行了工程化应用和迭代,对控制功能和参数指标进行了有效性验证,2021年12月即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近两年更是在各种应用场景中实施了40多个项目为业界瞩目,累计项目容量近2GW。实施了世界首个具备3倍过流能力的新疆阿克陶工程(弱电网适应性)、国内首个具备独立运行能力的内蒙古额济纳“源网荷储”新型电力系统(弱联网纯新能源适应性)、国内首座百万兆瓦时构网项目湖北高桥构网储能(强网适应性)、国内首个“孤网绿电”新能源电力系统项目西藏拉果“零碳提锂”项目(孤网适应性)等一大批标杆式项目,并多次经过包括现场一次短路试验、主变空投励磁涌流冲击等全要素测试,全部取得成功。最终靠着过硬的技术能力,南瑞继保成功中标。
南瑞继保构网型储能解决短路比、惯量支撑、频率电压稳定等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深度问题,越来越得到行业认可,扭转了储能仅仅是“大充电宝”单一功能的印象,特别是在新能源场景可替代传统调相机功能等方面,为新能源项目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原标题:南瑞继保中标包铝产业园区135MW/540MWh构网储能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