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网镇江供电公司数字化配电网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成功通过国网公司验收,国网镇江供电公司是江苏省唯一成功入选国网20个数字化配电网综合示范区创建的单位。
自2023年10月国家电网启动示范区建设以来,国网镇江供电公司便结合自身实际、紧扣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数字化配电网建设要求,查漏补缺,重点从“低压主动抢修、新能源消纳、巡视新模式”三个方面下手,助力打造数字化智慧配电网。
01主动抢修保障可靠用电
镇江全市供电面积3840平方千米,电力客户236.08万户,其中低压客户占比9成。低压故障是影响居民用电感知的关键因素,国网镇江供电公司以数字化为手段,让故障抢修变得更加主动、智慧。
7月28日,镇江市气温高达39摄氏度,当天10时,镇江某小区配电房1号变压器故障,引发多条低压线路失电,影响部分居民。
仅10秒后,PMS3.0智慧管控配抢平台汇集来自用采2.0、配电自动化等营配调实时数据,自动生成抢修工单。10时02分,这张抢修工单由国网镇江供电公司服务指挥中心运营指挥班派发至丹徒供电服务中心配电运检员张军的移动作业终端。10分钟后,张军和同事抵达现场开始抢修。10时40分,故障处理完毕,线路恢复正常供电。
近5年以来,镇江地区迎峰度夏用电量年均递增12%,低压客户时有发生雷击等季节性故障。
国网镇江供电公司配网管理部主任陈兰杭介绍:“故障抢修涉及多个部门、多套系统,比如根据客户报修电话中的描述,若利用用采系统记录故障位置、时间等信息,再从PMS3.0系统发起抢修工单,由于PMS3.0系统本身只能监控到某条线路,无法识别线路下的台区、表箱及户表,抢修人员还需要花时间联系其他部门、从其他系统查询确认故障位置,会让抢修进度滞后于用户报修。”
去年底,国网镇江供电公司全面更换新一代通信采集设备,在江苏率先实现了PMS3.0系统对“配变-表箱-用户”故障事件的准确研判,故障识别及工单下发过程缩短至1至2分钟,抢修人员可以一目了然知道故障地点、问题等信息。同时,PMS3.0系统还会将故障信息、抢修进度以短信方式实时告知客户,有效减缓客户焦虑。
主动抢修跑在被动报修前。低压抢修新模式应用以来,镇江市共派发主动抢修工单11836张,故障抢修平均用时由48分钟缩短至25分钟,投诉率下降13.2% 。
基于供电服务指挥一张图的主动抢修实时管控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借助数字化手段丰富抢修模式只是提升客户用电感知的一面,国网镇江供电公司形成整线、线段、区域配变等多维度故障综合研判,促进配电网管理质效提升。
示范区建设以来,国网镇江供电公司配网供电可靠率达99.991%,同比提升0.0053个百分点;故障区段研判准确率达95%以上。
02源网荷储多元互动
配电网是传统电网的末端环节,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其愈发成为电网发展的前沿阵地。推动配网绿色智慧转型,既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点,也是践行“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
早在2016年,镇江扬中市争创全国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获国家能源局批复,遍地的光伏板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能源岛”。目前,当地分布式光伏并网超1.1万户,光伏装机渗透率高达71.49%,大规模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对线路供电质量带来影响。
“供电质量不合格,会对正常经济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影响。严重的话,还会导致电网故障。”施旸介绍,随着光伏客户的不断增加,传统配电网越来越难以承载大量的用电负荷。“配电网好比‘车道’,原先只负责向外输送电量,现在加上光伏并网,在车道不变的情况下,车流量变大,路况变复杂,问题随之而来。”施旸说。
示范区建设以来,国网镇江供电公司利用数字电网可调可控技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A相232伏、B相233伏、C相234伏,三相平衡,设备运行完好。”1月13日,国网扬中市供电公司员工施旸将一个“光伏伴侣”装置安装在10千伏红联线联合新村台区电杆。“光伏伴侣”化解了越来越多的光伏并网需求和“难承其重”的配电网络之间的矛盾。
所谓“光伏伴侣”是一个“微型”的电压互联装置,架设在不同线路之间,实现光伏电量的互换与调整,避免光伏发电跨越多个电压等级倒送。该装置上线后,台区内分布式光伏接入能力提升40%,且全部就地消纳,电压质量百分百合格。
这只是数字电网可调可控,让高比例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的缩影。在扬中,光储一体构网、车网互动等方式同样增强源网荷储互动能力。
“在集中式光伏电站的配电线路末端安装的储能元件,相当于‘能源水库’,实现存储和释放上网光伏电量。”陈兰杭表示,受选址、投资等问题影响,大型集中式光伏电站往往建设在配电网末端地区。这部分区域电网相对薄弱,一旦发生故障,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供电。如今,光储一体构网装置就可承担起电源作用,利用平时存储的光伏电量,为邻近线路临时供电。
通过安装在公交站的V2G(新能源电动汽车与电网之间的能量信息互动)充电桩,实现新能源公交车充、放电功能。
利用图像识别和潮流仿真,测算镇江市31平方公里的屋顶可开发光伏面积和360万千瓦可开发光伏装机容量,对配电网承载能力进行仿真分析,提前改造配网线路超载、电压越限和配变反向重过载问题,全力打造安全、绿色、高效的智慧配电网。
03巡检新模式提升运维质效
7月30日,国网丹阳市供电公司配电运检中心配电运维工王徐彬来到10千伏三环126线,设置好“大疆御3E”无人机AI自主导航参数,随即一键起飞,对线路30至47号杆塔开展高温特巡。
飞行期间,无人机针对直线、耐张、柱开等7种杆塔自动识别塔头、规划航迹,不到20分钟就完成了巡检任务,共生成62个差异化巡检点位,实时回传巡视图像73张。
当下,配电设备巡检正朝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但传统无人机自主巡检主要通过运维人员手控飞行,对人员技术要求高,因此培养飞手成本高,且激光点云航线规划时间长、巡检灵活性差,导致拍摄目标位置偏移、过曝或欠曝、对焦不清晰等问题,具备提升空间。
示范区建设以来,国网镇江供电公司在国网系统首先使用“北斗坐标+视觉导航”无人机参数化自适应巡检新模式,拓展无人机应用场景,充分发挥在配网设备投运验收、精细化巡检、故障特巡等方面应用。
陈兰杭介绍,巡检新模式基于电网一张图现有配电杆塔坐标信息形成航线,在飞行中进行塔头识别算法和避障功能,自主优化航线和作业定位,提高了巡航速度,且可以自动识别杆塔本体、通道、柱上设备等,利用智能调光、自动变焦等自适应技术优化图像采集质量,生成差异化巡检点位及缺陷图片拍摄,针对性更强、效率更高,巡检效率达30秒/杆塔,缺陷识别率达90%以上。
“更重要的是,巡检完成后,可将采集的杆塔坐标回传至电网一张图,进行坐标反向校验,为台账治理提供数据支撑。同时自动标注交叉跨越、树障等非适飞区域情况,为未来无人机巡检提供基础参考。”陈兰杭说。
今年以来,该模式已累计完成475条配网线路巡检任务,覆盖7611.13公里线路、12.21万基杆塔,配网塔顶损坏、线夹绝缘罩脱落、避雷器脱扣等14类缺陷图片识别率达到75%以上,巡检图片质量合格率提升了18%,全方位提高了配网无人机巡检作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原标题:通过国网验收,拿下江苏省唯一“入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