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A股光伏板块低开低走,午后隆基绿能的跌幅扩大,收盘报13.09元/股,总市值为982亿元。2021年11月1日,隆基绿能最高收盘市值达到5424亿元,仅33个月,隆基绿能市值已蒸发超80%。
新华财经数据显示,光伏晶硅产业链已经没有千亿市值公司。全光伏概念板块中,目前仅阳光电源一家总市值超过千亿元。而在2021年11月,A股上市的光伏企业中,有13家公司的市值超过千亿元,总市值达到了超过2.4万亿元。2021年11月至今,光伏概念板块跌幅达到了66.17%。
今年迄今,光伏板块总市值累计蒸发约5573亿元,TCL中环、晶澳科技、通威股份等光伏龙头上半年股价跌幅超过了去年全年跌幅。“光伏行业何时迎来拐点?”再度成为市场热议的话题。
光伏行业正遭遇史上最强的“内卷”,行业整体处于“失血”状态,现金流、盈利水平开始恶化。今年一季度,前9大光伏上市公司仅3家公司维持盈利,6家出现净利润首亏。
光伏企业近期频繁呼吁理性发展、避免恶性价格竞争。但迄今为止,产业还未迎来拐点时刻,业内对于行业何时迎来拐点颇为期待。随着A股即将迎来2024年中报披露窗口,光伏企业在中报中的业绩表现对于市场判断产业拐点至关重要。
光伏产业面临“大洗牌”
赛拉弗创始人、董事长李纲接受新华财经记者采访时称,自2009年入行以来,15年的时间里,第一次经历一季度全行业亏损的局面。行业之所以进入“大洗牌”阶段,一是盲目扩产、无序扩张,二是跨界企业大量进入,三是持续的低价中标。
李纲表示,未来期待行业协会能逐步控制产能释放,自律行动让技术一代一代逐步释放,避免市场过度饱和、恶性竞争,给不同代的产品留出价格差距。
据了解,按权威机构的统计,国内光伏组件制造的产能超过800GW,而过去二十多年我国光伏累计装机量也仅约610GW。全球来看,2023年,全球光伏的装机量则约390GW。
李纲称,跨界入局的企业较多,一方面其并不了解光伏行业,另一方面跨界入局者大多按以前的生产和制造模式经营企业,造成了大量库存积压。
库存积压导致价格大幅下滑,以光伏组件为例,目前光伏组件主流价格由2023年初的1.8元/瓦至1.85元/瓦降到年底的0.9元/瓦至0.95元/瓦,上半年甚至更低至0.7元/瓦,降幅明显。
中国节能协会副秘书长兼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军涛在接受新华财经记者采访时称,判断光伏拐点何时到来需要分析光伏板块下跌的原因和产业的整体战略。今年上半年,光伏四个主要环节价格不断下跌,硅料、硅片、电池和组件价格均缩水三成左右,光伏晶硅产业链面临较大的价格压力和市场竞争。
张军涛认为,光伏行业正在寻找新的机会,如海外多元化布局等。在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政策支持下,光伏产业长期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2024年中报或帮助市场判断光伏产业拐点
分析师普遍认为,近期光伏板块的下跌与中报发布有关。随着光伏主产业链中报发布临近,市场对于光伏企业业绩亏损是有预期的。但行业整体究竟亏损到什么程度,在中报披露前仍有不确定性。此外,各企业的库存水平,直到半年报披露才能明晰。
目前,晶澳科技已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8亿元至12亿元,上年同期盈利48.13亿元;预计扣非净亏7.6亿元至11.6亿元,上年同期盈利51.63亿元。受业绩预告影响,7月8日,晶澳科技股价再创阶段新低,报9.89元/股,年内累计下跌50.55%。
晶澳科技在业绩预告中称,报告期内尽管电池组件出货量同比大幅增加,但光伏市场竞争加剧和产品价格下跌,导致主营业务毛利下降和存货跌价准备上升,致使净利润为负值。
业内人士对新华财经称,现阶段,对于光伏上中游环节,市场更关注现金流、负债水平和偿债能力,企业要能活下去,多数被淘汰出局的光伏企业是因为资金链断裂。二季度光伏产业链跌价将如何消耗上市公司的现金流,进而对资产负债表产生何种影响,或将在中报中揭晓。
原标题:光伏晶硅产业链已无千亿市值公司,市场还能相信“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