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伏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不少企业积极“走出去”布局海外市场,同时寻找差异化竞争路线。业内人士表示,光伏市场需求趋于平缓,供应链竞争加剧,光伏头部企业应强化差异化竞争能力,同时加快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
布局海外市场
光伏产品“出海”依旧是业内关注的热点。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公司“出海”不局限于已有的马来西亚、越南及美国市场,在考虑其他“出海”新基地。
Infolink Consulting分析师赵艺认为,海外市场占全球光伏需求的50%左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去美国建厂,可以享受本地制造激励等。其风险在于政策法规和营商环境差异,以及海外人员管理和专利布局等。”
在谈及“出海”问题时,协鑫科技联席首席执行官兰天石表示,光伏产业全球化才刚刚开始,光伏企业既面临地缘政治、贸易壁垒等不利因素,也受到国际市场巨大需求、碳关税等增值因素影响,风险与机遇并存。中国光伏企业要从“走出去”变成“融进去”,在海外市场充分发挥先进技术优势。
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表示,当前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中国光伏产业全面“出海”成为必然。据介绍,去年全球光伏吉瓦级市场国家达到32个,今明两年将拓展到50多个。“预计三到五年中国光伏行业将完成第一阶段的全产业链‘出海’,面向美国、欧洲、东南亚、印度、中东、北非、南美等全球重点区域,要合理利用规则,建立全球化运营新优势。”
应对行业调整
SEMI中国光伏标准委员会联合秘书长吕锦标对记者表示,为应对行业调整,一些光伏企业关掉相对低效的产能,把成本降下来。
部分光伏企业放缓扩张步伐。TCL中环日前公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方案进行调整,发行总额由不超过138亿元调整至不超过49亿元。同时,N型TOPCon高效太阳能电池工业4.0智慧工厂项目产能规模由25GW减少为12.5GW,拟投入募集资金降为19亿元,总投资额为46.24亿元。
去年4月,TCL中环公告,拟发行不超138亿元可转债方案。其中,N型TOPCon电池项目是重头戏,拟投入资金103亿元,投资总额达到106.65亿元。公司彼时称,募投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实现光伏产业差异化纵深发展,充分发挥G12战略产品的规模优势、成本优势及市场优势。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TCL中环放缓扩张步伐,有助于减轻整体运营压力。当前,产业环境已经发生变化,TOPCon技术的先发红利逐渐减弱。
TCL中环董事长李东升在年报致辞中提出,展望2024年,全球经济面临衰退风险,地缘政治形势复杂,光伏行业中短期仍将处于市场周期底部,供需关系严重失衡,产品技术转型加速,优胜劣汰推动落后产能出清。
实现供应链溯源
对光伏行业而言,2023年是一个明显的分界点。Infolink Consulting分析师杜加恩表示,在此之前,光伏行业高速发展,需求急剧上升,企业纷纷扩产等。2024年以来,市场需求趋于平缓,供应链竞争加剧态势明确,相关企业盈利受到明显影响。
杜加恩认为,光伏头部企业应强化差异化竞争能力,寻找短期无法被取代的产品和技术布局路线。
在第十七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期间,协鑫集成执行总裁张坤告诉记者,协鑫集成近期将交付具有德国莱茵TüV认证标识的首笔协鑫碳链组件订单,由此通过协鑫碳链管理平台得到业主方进一步认可,增强了组件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力。
“我们的组件可以实现供应链溯源和碳足迹的可查可信,由此构建差异化竞争力。”张坤表示,通过真实可信的溯源数据、科学有效的防伪手段,协鑫碳链及其上链产品可有效实现从源头降碳控碳脱碳,并大幅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
张坤介绍,目前协鑫碳链及其产品的开发处于1.0阶段,该阶段目标是实现链上每一个产品的商业化,为碳链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带来溢价;后续的2.0阶段,公司将积极参与行业低碳相关标准的编写、制定,通过数据基础支持光伏全产业链碳减排路径规划,并赋能光伏主辅材供应链精准降碳,一起推动光伏产业低碳化发展。
数据显示,作为组件的上游硅材料供应商,协鑫科技每生产1千克颗粒硅,其碳排放仅为37千克二氧化碳当量,相较于西门子法棒状硅的55千克二氧化碳当量,碳排放大幅减少。
为应对国际贸易新变局,加快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将对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产生长远影响。今年6月5日,生态环境部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强调要“鼓励重点行业企业先行先试。选取重点外贸行业开展产品碳足迹试点,鼓励重点行业企业建立产品碳足迹数字化管理系统”。
原标题:增强差异化竞争力 光伏企业加速"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