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体制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5年新一轮电改开启以来,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济南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电力体制改革被重点提出。5月29日晚间,国务院发布《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下称《方案》),当中提及了包括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外送通道、提升跨省跨区输电能力、加快配电网改造等与电力相关的内容。
电力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力军
事实上,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启动由来已久。2015年3月,《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印发,标志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启动。据了解,新一轮电改的思路是“管住中间放开两头”,即通过发电侧和用电侧双方直接交易,电网侧征收过网费,实现“电量电价+容量电价+辅助服务费用+环境价值”的电价体系,其本质是市场化改革和电价体制改革。
记者了解到,自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启动以来,9年间电力市场建设持续推进。从2021年推进所有工商业用电进入市场、将煤电价格上限提升到上涨20%,到煤电容量电价出台、电力现货市场推进等,电力市场建设近年来快速推进。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电力市场交易电量5.67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从2016年不到17%上升到61.4%。与此同时,我国电力市场建设进入新的阶段,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全面铺开,多数省份已完成了电力现货市场规则的编制,并进入了试运行或连续结算试运行阶段,广东、山西等地转入正式运行,其他大部分试点地区已开展连续试运行工作。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新能源转型成为趋势。2022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构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市场机制。此外,国家能源局印发的《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也明确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在此背景下,近年来我国新能源装机容量及占比不断攀升。相关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新能源装机容量从4.13亿千瓦上升到9.40亿千瓦,提升了127%,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从20.56%增加到33.41%。在2024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计,到2024年年底,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达到13亿千瓦,首次超过煤电,占总装机比重上升至40%左右。“未来随着电气化率的增长,电力行业对中国碳排放总量的影响将不断提升。在‘双碳’目标的实现进程中,降低电力系统碳排放,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是重中之重。”五矿证券电力研究员钟林志认为,新型电力系统最显著的特征在于电源侧新能源对化石能源的大规模替代,到2060年新能源将成为发电主体。据其测算,2060年中国风光合计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占比将分别达到74.8%和63.7%。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发布的《方案》,也提及了包括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加大非化石能源开发力度、落实煤电容量电价、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研究完善储能价格机制等内容。
“控制煤炭消费,主要是为了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以及清洁化发展,推动燃煤机组进行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可以有效提高燃煤机组的煤炭利用率,提升燃煤机组调节能力,更适配于未来高比例的电力市场。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加大非化石能源开发力度、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研究完善储能价格机制,这些都是为了促进我国新能源电源的发展,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转型。这些或将会对电力市场发展或电力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中信建投期货电力研究助理吴凯表示,在新能源高比例的电源结构下,新能源汽车(车网互动)和储能作为电力市场中的新型主体,可以起到灵活性调节资源的作用,对于电力市场的安全稳定运行和新能源消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加大非化石能源开发力度、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则是为了在科学合理的新能源发展规模规划下,为新能源电源大规模进入电力市场提供空间,推动电力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双碳”目标达成。
电力市场建设迎来新一轮考验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也面临着新的问题。钟林志认为,中国想要实现“双碳”目标,新能源转型是不可逆趋势,但新型能源逐渐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电力体系的不稳定性,这需要电力工业在投资、生产、运输、消费等环节的体制机制发生根本性变革。“能源转型所面临的保供和消纳难题已经发展成电力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预计未来在现有的5万亿电力消费市场规模的基础上,体制机制的改革将孕育超过万亿的增量市场。”钟林志表示,改革不仅要“分好蛋糕”更要“做大蛋糕”。
“受到自然环境中如风力强度、光照强度、空气中含尘量等各项因素的影响,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机组存在不稳定性,包括发电能力不稳定、电能质量差等。”吴凯也表示,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将被放大,对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和灵活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更多的灵活性调节资源从电力容量、电能质量等方面进行调节。此外,发电侧的高波动性,可能会造成电力市场价格频繁波动风险。以山东电力市场为例,2023年2月—2024年2月,新能源大发展导致市场频繁出现低电价甚至负电价情况。根据山东电力交易中心公布的电价数据,市场最低价中负电价共出现139次,日前市场算数均价出现负电价1次、低于100元/兆瓦时的电价14次。
而伴随着《全额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于2024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电网企业不再承担可再生能源全额收购的义务,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可再生能源电量参与到市场化交易当中。“新能源电量的大量出现,会极大程度地影响电力现货市场价格,加大电力现货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吴凯强调。
此外,当前电力交易的双方在不同省份参与,需要先了解该省份的交易规则,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易成本,对市场主体的售、购电业务开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中各层次电力市场功能定位尚不清晰,职责分工尚不明确。各地电力市场建设进度与市场规则差异较大,缺乏有效的区域合作,限制了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中信期货创新发展部负责人朱子悦分析认为,当前电力市场中长期交易存在频次低、流动性弱和约束多的问题,无法满足市场主体的风险管理需求,新能源发电投资缺乏远期价格信号作为融资参考,限制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此外,当前电价机制可能没有完全反映供需关系、成本变化和环境影响,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
期货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为进一步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助力发用电企业更好管理风险和稳定经营,业内人士认为,电力期货作为流通性较高、标准化的商品,可有效地对现有电力中长期交易进行补充,且电力期货价格对电力市场的运行和发展起到了高效的价格指导作用。从国外电力市场发展实践来看,电力期货市场可以有效补充市场体系,在价格发现、风险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价格发现方面,电力期货可以满足新能源投融资、企业生产计划安排、政府中远期宏观决策等多个方面的需求。从新能源机组发展角度看,电力期货价格反映了电力市场中真实的供需关系,结合了政策、供需、环境、市场情绪等因素,相较于以现有供需关系为主而形成的电力现货价格,具有中远期价格指导作用,给予新能源投资商较为明确的市场预期,有助于新能源机组的投资和融资需求。”吴凯表示,生产企业尤其是电力成本占生产成本比重较高的生产企业,电力价格将直接影响企业生产成本及获利情况。电力期货价格可以有效指导企业制订生产计划,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收益。从国家层面看,政府需要根据电力市场发展和运行情况,结合中远期能源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政策文件。电力期货的价格,可以为政府制定指导文件提供参考。
从风险管理角来看,吴凯认为,电力期货可以用于规避现货价格风险,对传统能源机组而言,电力期货可以用来减少频繁波动的现货价格所带来的潜在风险。新能源机组也需要通过电力期货对冲电力现货价格波动风险,保障机组的收益,促进新能源机组发展。“剧烈波动的一次能源价格会导致传统能源机组应对现货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削弱,而电力期货价格结合了市场预期,会考虑到一次能源价格变化对传统发电机组的影响,成为一次能源价格与电力价格的联动工具。”吴凯强调。
事实上,在《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印发之初,就曾提出“待时机成熟时,探索开展电力期货和电力场外衍生品交易,为发电企业、售电主体和用户提供远期价格基准和风险管理手段”。随着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电力期货上市也逐步被提上议事日程。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宝丽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邹锦开在《加快推进电力期货市场建设,健全多层次电力市场体系》的建议中表示,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其发电出力的不确定性加剧了电价波动,极端价格甚至负电价频繁出现,对新能源企业和传统发电企业的稳健经营带来挑战,应加快推进电力期货市场建设,健全多层次电力市场体系。
“从美国PJM电力市场来看,电力期货的出现时间早于PJM成为独立组织的时间。从澳大利亚电力市场来看,电力期货的出现时间在电力现货批发市场运行之后。”吴凯认为,电力期货的建设或者出现,与电力现货市场不存在非常直接的时间上的先后关系,而是与电力市场的发展现状息息相关。目前我国各地电力现货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目标的明确,辅以不断完善的电力市场各项规则,是国内电力期货的建设和上市的坚实基础。
对此,吴凯建议,电力期货市场的建设,或将参考电力现货市场的建设历程,采用“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方式,由点及面地建设,拓展我国电力期货市场。“由于电力期货市场在我国电力市场中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因此,并不适宜在建设初期大规模推广。”吴凯认为,相比而言,广东更适合作为试点先行。一方面,广东作为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先行军,具有较为成熟的电力市场体系、活跃的市场主体和强力的政策支撑;另一方面,广州期货交易所落地广州,以服务绿色发展为己任,通过组建专业研发团队,已完成了全套广东电力期货合约设计。有需求、有准备,广东将是电力期货的理想试点地区。
邹锦开也在建议中明确表示,建议有关部委深入研究成熟市场的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进一步完善电力现货市场机制,构建多层次电力市场体系。同时,加快推进电力期货在广东先行先试,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向全国其他地区推广。
记者了解到,根据规划,广期所正全力推进电力期货研发工作,广泛调研,听取吸纳电网企业、调度机构、交易机构和产业客户等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目前已完成广东电力期货合约方案的设计工作,合约草案贴近广东电力现货市场实际,产业客户比较认可。
分析人士:对工业硅成本影响有限
工业硅在冶炼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电力,电力约占工业硅生产成本的30%。期货日报记者留意到,无论是在山东济南召开的座谈会之后,还是《方案》发布后,工业硅期货都迎来了一波上涨。
具体来看,座谈会召开后,上周工业硅期货迎来一波短暂上涨,尤其是5月24日,工业硅期货主力合约2407涨幅一度突破4%。彼时,有市场人士分析称,工业硅期货上涨,很大部分原因是受座谈会的利多情绪影响。
“将上周五工业硅期货的上涨直接和电价上涨波动联想在一起,具有片面性。”一德期货分析师张海端表示,上周工业硅期货确实有不小的涨幅,主要是一些包括光伏行业协会开会鼓励行业兼并重组、市场传中国厂商拿下沙特光伏项目最大份额、该品种跌破12000元/吨后估值偏低投资者出现分歧、仓单持续增加库容有些紧张等在内的消息从情绪上形成一定提振,这波上涨以情绪作用为主。但市场化推进也是一个长期过程,从基本面来说,工业硅供需格局仍是偏弱的,单纯用某个因素去解释盘面的上涨显然不够严谨。
“电力市场化改革并非新鲜事物,此次座谈会并未更改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基调,而是着重强调了电力市场化改革对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这可能会促使电力市场化改革提速。”中信建投期货分析师王彦青也认为,短期来看,电价仍保持相对稳定,对当前工业硅成本影响十分有限,此次座谈会很难成为短期工业硅期货上涨的推动因素。不过,长期来看,电力市场化改革或将进一步放开电力价格,让电价由市场决定,鉴于国内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以及当前偏低的电价,未来电价或趋于上涨,能给工业硅成本带来支撑。
事实上,深化电力改革涉及多方面,就电价来说,按照9号文的精神“管住中间、放开两头”,也就是在发电侧和售电侧实行市场开放准入,使得价格由市场形成,实现电力市场价格发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电改并不是只助推电价上涨,而是能涨能跌,相对来说价格波动率可能会提升。”张海端解释,就工业硅来说,在生产环节,电力成本占30%以上,按照单吨电耗12000度来计算,电价波动1毛钱,成本将波动1200元/吨,这对企业的影响较大。因此电改进一步推进后,电价波动可能会加大,需要看阶段性的电力供需情况,企业可能也需要对市场有一个预判来调整自己的生产计划。具体到西南地区,因为水电的季节性特征不会改变,丰枯水期电价差异可能会更大。“长远来看,深化电力改革将使得电力价格更多由供需决定,因此电价波动也会更为频繁。”王彦青也认为,根据目前相关企业规划,工业硅新增产能在北方较多,而北方新能源以风、光为主,日间波动更为频繁,这就可能会使未来北方硅厂面临更大的成本不确定性。对于西南地区而言,水电占主导的电力市场因季节性原因,可能会使丰枯水期电价差距明显扩大。因此,西南丰水期生产工业硅会具有更显著的电力成本优势,而枯水期的电力成本劣势或也将更为显著。
《方案》除涉及电力内容外,也有与硅产业相关的内容。具体包括:一是严格新增有色金属项目准入,新建多晶硅、锂电池正负极项目能效须达到行业先进水平。二是推进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到2025年年底,有色金属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三是完善价格政策,严禁对高耗能行业实施电价优惠。强化价格政策与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的协同,综合考虑能耗、环保绩效水平,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
对此,国泰君安期货高级分析师张航表示,国家对多晶硅的新增产能建设将会有更加严格的要求,比如指标批复等,但实际上此政策之前就已实施,对当前多晶硅行业影响并不大,关注后续是否会更严。从工业硅角度来看,虽然当前多数硅厂可以达到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但对部分工业硅产能仍会有影响,预计影响时间点或在2025年,关注具体的实施节奏。此外,虽然前期工业硅没有被列入高耗能行业,但据了解,去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发布的《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新增了工业硅领域,工业硅未来也会被视为高耗能行业。不过,工业硅企业目前尚无优惠电价,因此“严禁对高耗能行业实施电价优惠”的政策对工业硅的实际影响或不大。
尽管如此,5月30日早盘,工业硅期货价格大幅上涨,SI2409合约涨幅触及6%,创两个半月高位13325元/吨,随后开始回落。截至当日收盘,SI2409合约上涨3.98%至13075元/吨。
广发期货分析师纪元菲认为,当前工业硅基本面并无太大变化,周四大幅上涨主要受市场情绪影响。“从短期来看,《方案》整体相对利多,在情绪刺激下或将进一步推涨盘面价格,但较难直接扭转行业宽松格局,盘面存在回落风险。”广州期货分析师许克元认为,从长期来看,随着需求陆续释放,而供应端产能新增收紧,宽松格局有望逐步迎来改善。
从基本面来看,纪元菲认为,当前工业硅市场的矛盾主要是供应增速快于需求增速,使工业硅现货价格承压。具体来看,丰水期工业硅供应增长、需求减弱是大概率事件,供应增速快于需求增速将施压工业硅现货价格,库存有可能继续累积,价格预期将围绕成本变动,或跌至成本线下方等待产能出清。不过,近期宏观环境转暖,国内稳地产刺激政策出台,美国降息预期增强,金属价格普遍走强,工业硅期货价格经历长期持续下跌后,目前已跌至成本线附近,继续向下的空间较小,多头布局多单的意愿增强。而且未来新能源行业可能考虑通过供给侧改革出清过剩产能,或抓实能耗指标,限制部分落后产能。此外,去年工业硅价格的下跌与成本的大幅下降有关,若商品价格整体上涨,成本端将为工业硅价格带来支撑。
“目前工业硅行情低迷,现货价格已跌至多数企业成本线,西南丰水期临近,电力成本尽管略有下调,但硅厂开工意愿仍相对低迷,开工速度慢于往年。”王彦青认为,短期来看,工业硅继续受制于下游弱势需求,特别是在当前光伏全产业链均面临亏损压力,多晶硅对工业硅需求也相对疲软之下,工业硅或保持成本定价的态势,低位震荡运行为主。长期来看,多晶硅、有机硅等下游行业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工业硅未来需求无需过分悲观,叠加工业硅生产成本缓慢上行的大趋势,预计长期硅价中枢将缓慢抬升。
原标题:重磅方案出炉!新能源板块迎来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