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委员会不久前推出一系列支持本地光伏生产的措施。尚不清楚这将造成的代价,但为避免依赖来自中国的产品而大举保护欧洲光伏制造业的行为几乎毫无意义。
20年前,德国光伏产业成为全球领军者。但自那以后,该行业随着政府支持减少几乎在欧洲销声匿迹,而技术和生产工艺的巨大进步使中国成为太阳能超级大国。到2022年,欧洲安装的光伏板中90%以上由中国光伏组件组成。
最近,欧洲一些政客和智库表现出一种令人不安的倾向,几乎谴责任何对华依赖。令人震惊的是要求制定有关产业政策的呼声甚嚣尘上,此类政策将限制从中国进口产品,并在欧洲境内人为地制造一个有悖于经济逻辑的非竞争性产业。太阳能系统并非稀有或复杂产品,并不适合被当成贸易武器。
实际上,太阳能是彰显全球化好处的典型例子。随着中国光伏组件降价,欧洲已大幅扩大太阳能系统部署。2023年,欧洲电网太阳能总装机容量达到263吉瓦,同比增长近30%。欧盟提出到2030年总装机容量将增至600吉瓦,这是个雄心勃勃但绝非不切实际的目标,而这要得益于能从中国进口具有成本效益的光伏产品。
传统上,欧洲通过对中国商品征收反倾销关税来应对麻烦。但如今,如此行事等于对欧洲绿色能源转型进行自我破坏。关税将使德国每年能源转型成本至少增加15亿欧元,还不包括用于重建国内生产的数十亿欧元。中国投资人正资助德国和欧盟其他国家开展能源转型。欧洲人家装太阳能屋顶的越来越多,中国产品占大多数。
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限制,将导致欧洲下游企业随着价格上涨而倒闭,还将破坏当地就业和公众对绿色转型的信心。类似逻辑也适用于其他绿色产品。中国的低价风力涡轮机和电动汽车电池也帮助欧洲加快绿色转型。保护欧洲工业免受中国竞争,将违背市场逻辑,既不符合消费者利益也不利于应对气候变化。欧洲光伏组件制造业已不再具有竞争力,人为地重建将适得其反。在太阳能行业,全球分工运作良好,欧洲应享受其中益处,而非寻求将每项涉及中国的事务都变成耸人听闻的话题。
原标题:日媒:中国光伏板是欧洲的福音而非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