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2024险象丛生,央企为何仍在重金砸储能?
日期:2024-02-27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wangxin_yjm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近日,储能领域迎来一位重量级玩家。

2月21日,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注册落地上海!公司注册资本20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储能技术服务、电池制造销售、集中式快速充电站、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等。

在储能产业迎来黄金增长期的背景下,行业洗牌也正式拉开帷幕。而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在此时却迈出了重要一步,重金成立储能子公司。吸引业内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疑虑:此时的战略重组,将如何开辟新的发展机遇?

央企储能巨无霸成立

2024年1月16日,中国电气装备官微披露,拟于上海成立储能子公司。储能公司为中国电气装备的控股子公司,是以山东电工电气所属电工时代、许继集团所属电科储能、平高集团所属储能科技为基础重组设立。

中国电气装备表示,储能公司以打造央企储能业务头部企业为发展目标,致力于研发储能全技术路线和全产业链的高效新型储能技术装备,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向产业化发展,构建央企储能产业创新中心和智能制造中心,塑造中国电气装备储能旗舰品牌,带动储能产业朝着世界一流水平迈进。

自2021年正式成立后,中国电气装备集团业务发展迅速,形成了风光储充并驾齐驱路线,成立一年已经接手100多个综合能源项目,覆盖全国20个省份。

2023年10月,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新型储能集成技术与装备联合创新中心”揭牌,似乎开启了在储能的新篇章。2023年12月,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发布储能业务整合咨询服务招标,释放出进一步做大做强储能业务的信号。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的储能公司成立,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储能技术的创新能力,还将推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为储能市场带来更加规范和高效的运营模式。

坐拥三大名企,实力强劲!

中国电气装备储能公司成立之所以受到如此高度关注,除了央企的光环外,可能还与参与重组的三家公司所带来的“顶流”明星效应有关。参与重组的山东电工、许继、平高三家企业均从事储能设备研发制造相关业务,而且实力不俗。

电工时代,因拥有更为完善的储能产业链和业务布局,成为参与重组的企业中最特别的一个。据悉,电工时代前身为山东电工天正光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5月。2020年5月,公司引入电池霸主宁德时代、PCS龙头索英电气等战略股东,并更名为“山东电工时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开启向储能转型之路。

2023年,电工时代储能产品进一步覆盖了户外储能柜、储能云平台、液冷/风冷电池舱等多领域,据北极星储能网不完全统计,电工时代曾11次入围央企储能集采,而且实现多应用场景储能项目落地,在2023年实现累计出货8GWh,且位居2022年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储能系统出货量榜首。在设备供应之外,电工时代更拓展了并网测试等业务,全年积极承接10余项储能示范项目并网检测,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储能领域的核心竞争优势。

随着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储能公司的成立,电工时代将拥有更加雄厚的平台支撑、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撑,产业发展将更加扎实有力。电工时代将坚持聚焦新型储能业务,不断补链、延链、强链,积极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许继集团,作为此前承接国家电网相关设备研发生产制造的核心企业,拥有丰富的技术人才团队储备,更积累了丰富的电力电子行业经验,在成立许继电科储能公司、拓展储能业务后,也顺势成为储能PCS领域佼佼者。数据显示,许继集团分公司许继电力电子公司,在2023年PCS出货量超4.5GW,收入同比增长268%。

另一家企业平高集团,是国内较早参与建设百MW级别储能电站的企业,并于2018年成立平高储能,开始专业从事电力储能系统开发。2023年,平高储能曾中标国家电投、中国能建、以及中国电气装备的多批储能系统集中采购。

央企加码 格局生变

在过去的一年,储能产业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之势:利好政策刺激,装机规模大增,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旗下的三家单位也都交出了亮眼业绩。

然而,狂热扩产背后也暴露出隐忧。2023年以来,从储能电芯到集成、EPC价格持续下跌,对比2023年年初近乎“腰斩”。从原材料碳酸锂持续暴跌,到储能市场规模增长与产能增长不匹配,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了储能市场的“疯狂内卷”。

而且,老牌储能公司的大规模扩产和新企业的入局,使得储能行业竞争激烈,逐渐形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部分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采取低价竞争的策略。而随着储能中标价格的进一步下探,若无意外“卷”也将是2024年储能产业的主旋律,或将在更大范围内重塑储能市场。

“价格战”硝烟弥漫,行业竞争已经如此艰难,央企为何还要加码储能?

目前储能内卷严重,但是“卷”绝不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短期内储能市场会面临着大洗牌的局势,行业经过竞争洗牌后会变得更加合规,质量变得更加有保障。多样化的储能技术应该和我国更加复杂多样的应用需求更加紧密匹配,不论多好的技术都要实现落地,更加的贴合实际应用场景、发挥价值,形成良好的价格回报机制,才能够创造新的盈利增长点。

可以预见,中国电气装备集团集合三大电气设备龙头企业、整合储能业务,必将有利于技术的进一步突破,也能提升业务协同能力,或许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市场格局。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成立储能公司也只是央企布局储能的一个缩影,据北极星储能网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年底,已有近40家央企拥有储能业务,未来,他们也将成为未来储能市场稳步推进中不容忽视的中坚力量!随着央企的积极参与和持续创新,我们期待储能产业能够迎来更加繁荣的明天。

原标题:2024险象丛生,央企为何仍在重金砸储能?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www.whereislife.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作者:攸宜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