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23年光伏产业链价格“砍脚式”下跌是刺痛制造企业的一根尖刺,那么,对于电站开发企业而言,则恰恰相反。随着组件价格持续下行,光伏下游市场热情重燃,特别是前两年因涨价而被迫“停摆”的基地项目更是掀起开工、并网热潮。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达到216.88GW,超过前四年新增总和,增长率接近150%。
收益率的回升同样刺激着电站开发商们的签约热情。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2023年全年,已有30多家电站开发企业与地方政府签署了涉及光伏的新能源项目(以下简称“新能源项目”)意向开发协议,签约总规模高达130.469GW,投资总额超过7651亿元,其中,有明确光伏规模的项目近81.44GW,同比增长近35%。
从项目地点来说,土地资源、光照资源充足的西北地区依旧是开发商们的“心头好”,仅内蒙古、新疆两地签约的新能源项目数量便达31个,可明确的签约规模分别在45GW、33GW以上,吸引资金总额超过4564亿元。云南省则凭借风能、太阳能、水资源兼备的综合优势,排位第三,签约项目6个、总规模15.373GW,吸引资金近726亿元。
从电站开发主体来看,央国企依旧牢牢占据市场“C”位,除以联合投资模式圈定的51.56GW规模之外,新能源项目签约规模TOP 12均出自央国企阵营。民企阵营中,正泰新能源、华控电力集团、中利集团以及三一重能4家企业冲入TOP 20,其中,正泰新能源以2GW总量立于民企首位、总榜第十三。
分区间来看,以10GW为单位,新能源项目签约总量处于10-20GW区间的企业共计2家,1-10GW区间15家,1GW以下14家。
其中,新能源项目签约总量处于10-20GW区间的企业是国家能源集团和云投集团。
国家能源集团一马当先,2023年共签约新能源项目11个、总规模19.936GW,涉及光伏项目规模10.336GW。
事实上,尽管国家能源集团当前电源装机结构依旧以火电为主,但其新能源装机占比正在迅速提升,并在2023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根据最新消息,国家能源集团2023年新能源开工3308万千瓦、投产2616万千瓦,年计划完成率高达145%,其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也历史性突破1亿千瓦,达到1.15亿千瓦,在集团总装机的占比已提升至35.5%。
而在2024年初,国家能源集团又通过优化调整企业战略,确立了“全面建设世界一流清洁低碳能源科技领军企业和一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新战略目标,将清洁能源转型工作放在了更突出的位置。
国家能源集团之后,云投集团一鸣惊人,虽然仅签约3个新能源项目,总规模却有11.613GW,且均为光伏项目。
作为云南省最大的综合性投资控股集团,2023年云投集团凭借本土化优势与雄厚的资金实力积极布局省内光伏市场。去年2月签署的1000万千瓦光伏项目为其全年签约数据提供了有力支撑,据悉,该项目首批共有64个项目、总装机容量400万千瓦,建设地点覆盖云南楚雄、文山、曲靖、西双版纳、临沧、怒江、保山等7个州市,项目将由云南能投(云投集团持股85.82%)所属绿能集团与云投集团组建的云南绿能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实施。
新能源项目签约规模处于1-10GW区间的企业共计15家,各家之间签约总量差距≤1GW。
按照可统计的规模来看,中国能建、新疆能源集团在该区间排位分居第一、第二,签约新能源项目总规模与项目数量分别为5.41GW、9个和5.32GW、1个。
作为“十四五”初期基地项目“签约地图”最广的企业,中国能建2023年依旧相当给力,在新疆、湖南、吉林、浙江、宁夏、河北、辽宁、内蒙古8个省区均有项目签约,计划投入资金超506亿元,项目类型以光储、风光储、可再生能源制氢以及农光、牧光等复合型项目为主。
而对于已经开局的2024年,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在集团2024年工作会议上表示,将“聚焦引领性问题,加快系统化机制化创新驱动转型、绿色低碳转型、数字智慧转型、共享融合转型,全面厚植发展动能。”
新疆能源集团则与新疆阿克苏地区行署签订2×66万千瓦超超临界煤电机组及4GW新能源项目合作协议,据悉,该项目投资额高达235.05亿元。
此外,民营企业正泰新能源、华控电力集团、中利集团陆续登场。
其中,正泰新能源签约新能源项目总规模为2GW。2023年8月,正泰新能源与浙江温州市平阳县人民政府签约海上光伏项目投资协议,宣布斥资110亿元建设2G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总规划面积2万亩,计划在2024-2030年间建设完工。
华控电力集团与青海海西州乌兰县签订100万千瓦风光互补项目,将在当地建设500MW风电及500MW光伏项目,预计总投资达60亿元;中利集团新能源光伏产业基地荆州项目则落户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项目计划建设1GW光伏组件生产+8GW/h新型储能产业基地项目、1GW“光伏+现代农业”电站项目,总投资5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组件制造商海泰新能选择携手国家电投新疆能源化工与新疆木垒县人民政府签订投资框架协议,计划共同出资160.5亿元开发3GW风光项目,配套建设储能75万kw/300万kwh,同时,海泰新能还将斥资3亿元建设1GW光伏组件制造厂、2GW光伏支架生产厂。
近几年,随着我国西部地区风光装机规模不断增长,消纳问题也愈发明显,在跨省区输电、配置储能之外,光伏制造产业“西迁”成为解决新能源消纳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此外,2023年新能源项目签约规模低于1GW的企业共计14家。其中,9家是央国企,分别为广州发展、华润电力、国家开发投资集团、运达风电、深圳能源、中广核、河北建投、华电、中石油;5家为民营企业,分别为三一重能、乾华科技、连州粤明电力、青达环保以及恒丰晟泰能源。
值得注意的是三一重能。2023年11月中旬,三一重能对外宣布,拟与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人民政府签署项目投资协议书,将斥资65亿元建设三一吉林长岭风光氢储氨数字化示范项目。而若该项目顺利落地,也将意味着三一重能成功开拓制氢制醇相关的化工新业务。
原标题:130.5GW!谁是光伏电站“圈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