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下半年,硅料企业进入黑暗时代。无序的产能生长,远远覆盖线性增长的下游需求,停产、检修、缓慢拉升新产能成为业内常态。从产能数据来看,过剩已经非常严重。
硅业分会在年中预测,年底国内硅料产能将达到240.4万吨,仅今年新增产能就高达120.1万吨。突进式扩产,已经不是面对竞争的最优解。未来市场并不明朗的大背景下,即便是“造血”能力强悍,现金流优渥的头部硅料企业,也变得谨慎。
然而,年末却出现了头部硅料企业扎堆逆势扩产现象,在这个周期性洗牌的巧妙节点,新一轮市场份额争抢大戏悄然拉开序幕。
12月集中爆发
近一个月,集中爆发了430亿元硅料扩产投资。
12月25日,通威股份抛出280亿投资计划。本次扩产项目基地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项目总投资280亿元,包括年产50万吨绿色基材(工业硅)、4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及配套设施。项目分期建设,其中一期建设20万吨绿色基材(工业硅)、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预计一期项目投资额合计约130亿-140亿元,具体以项目实施为准)。
项目建设工期预计15—18个月,一期项目预计2025年12月底前建成投产。此外,二期计划建设30万吨绿色基材(工业硅)、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将根据市场条件择机启动,项目建设时间尚存在不确定性。
公告中提到,项目实施尚需取得能耗指标并办理土地、电力、环评、安评等前置手续,如因国家或地方有关政策调整、项目审批等实施条件发生变化,该项目的实施可能存在顺延、变更、中止或终止的风险。
另外,如因项目生产要素保障不到位影响本项目开工、投产及达产的,项目可调整建设时间。如经过各方努力在2024年6月底仍无法获得项目能耗指标的,该项目可经任何一方提议无条件终止。
如果此次项目投产顺利,通威股份将于2025年年底获得约110万吨硅料总产能,可供货超400GW光伏组件,恰好呼应了通威于2022年4月发布的《高纯晶硅和太阳能电池业务2024—2026年发展规划》,其中提到2024—2026年硅料和电池片规划产能分别达到80万-100万吨、130-150GW。
此前,大全能源发布扩产公告。12月13日,大全能源与石河子市人民政府、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及新疆天富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大全能源硅基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投资协议书》,约定公司在新疆石河子市投资建设“大全能源硅基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本项目计划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项目计划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计划投资75亿元,建设年产5万吨多晶硅及配套15万吨工业硅、120万支圆硅芯项目;二期计划投资75亿元,建设年产5万吨多晶硅及配套15万吨工业硅、100万支圆硅芯项目。
所求为何
硅料产能呈现翻倍趋势,特别是在2023年下半年,全年投产项目的总产能预计将达到231.6万吨,相比去年年底增加了63万吨。仅从数据来看,产能过剩已经十分严重。
然而,通威、大全押注在下一个周期。硅料扩产周期较长,一般维持在12至18个月。也就是说,现在开始扩产,最早也要2025年投产。事实上,光伏仍然前景广阔,在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影响下,光伏装机量始终维持稳步上涨趋势,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计,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的中性预期为474GW,同比增长16%。
隆基能源研究院曾指出,到2030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需要达到1500-2000GW,且连续安装30年才能对全球能源转型形成有力的支撑。
2023年5月举行的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上,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曾对硅料投资逻辑作出解释。他表示,2023年下半年、2024年上半年会是第一轮相对过剩的时点。2024年半年的时间,甚至全年的时间,多晶硅会处于供过于求、可能相对的价格低点和盈利低点。通威的硅料扩产遵循延续性的节奏,根据18个月的建设周期,2024年能实现调试投产,2025年完成扩产。
结合通威的往年的扩产节奏,硅料投资逻辑应该具备跨越周期的高度。在2018年至2020年的硅料过剩时期,通威逆势扩产,一举成为全球产能最高的硅料企业。
不过,更多企业并不具备渡过眼下难关的条件。
从成本角度来看,硅料企业差异明显,直接导致过剩背景下二三线企业出局。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一线企业的硅料生产成本维持在4万至7万元,对应今年硅料价格维持在6万至7万元的情况,低盈利率甚至亏钱将会是常态。
二线企业则由于生产线、生产地点、电价以及项目运行状况等因素导致成本难以控制在盈利区间。另外,有些企业生产线老旧,能耗转换效率低下,同时只能生产价位较低且市场不断萎缩的P型硅料,成本将进一步升高。
成本控制能力较差的产线会率先出局,市场份额将在头部企业手中进一步聚拢。
原标题:硅料巨头逆势扩产:跨越周期的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