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光伏组件简介
光伏组件是能提供直流电输出的光伏电池组合装置,位于光伏产业链中游、制造环节末端,面向终端市场,兼具ToB行业的制造属性,以及ToC行业的品牌和渠道属性。
太阳能电池片先串联获得高电压、再并联获得高电流后,封装在铝边框上,安装好玻璃及背板,整体称为组件。一块光伏组件通常由60片或72片电池片组成。
组件加工流程包括:电池片分选、焊接、层叠、层压、EL测试、装框、装接线盒、清洗、IV测试、成品检验等工序:
组件主要生产设备包括激光划片机、串焊机、自动叠层设备、层压机以及自动流水线:
光伏组件下游客户主要包括终端业主、EPC、经销商和安装商。
业主和 EPC 采购的组件主要用在地面集中式电站;经销商、安装商采购的组件主要用在分布式,包括工商业及户用。
二. 光伏组件结构
根据功能分为电池片、电气连接装置、封装材料、封装辅材四个部分。
2.1 核心部件:电池片
电池片是将硅片加工处理得到的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半导体薄片,电池片的转换效率直接影响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
电池片是光伏组件成本的核心,约占60%,同时也是光伏组件降本的主要途径。
2.2 电气连接装置:焊带、接线盒
焊带用于收集电池片转化的电流,是组件中的核心电气连接部件,约占组件成本2.6%。
接线盒能够将组件内产生的电流传输到外部线路,其结构中二极管具备在组件故障时形成旁路通路保持正常工作(旁路二极管),以及低光照时防止电流回流(阻塞二极管)。约占组件成本2.6%。
2.3 封装材料:光伏玻璃、背板
光伏玻璃是能够利用太阳辐射并引出电流的特种玻璃,同时也是组件最外层的透光封装面板,主要起透光和保护作用,其质量直接影响组件发电效率和使用年限。约占组件成本7.1%。
背板是组件背部的封装材料,具备耐候、绝缘和保护作用。约占组件成本5.2%。
2.4 封装辅材:EVA 胶膜、铝边框
光伏封装胶膜为光伏组件中玻璃、电池和背板之间的粘结材料,起粘结、透光、保护、绝缘作用。占组件成本8.4%。
铝边框作为组件最外层的封装结构,轻便性较好,契合组件的特性需求。占组件成本的 9%。
三. 光伏组件结构分类
从电池片材料来看,可将光伏组件分为晶硅组件和薄膜组件两类 。
(1)晶硅组件由晶体硅光伏电池封装形成,占据光伏市场主导地位,2021年晶硅组件市场份额 96.2%。
晶硅组件可以进一步分为单玻组件和双玻组件。单玻组件采用不透光的复合材料(TPT、TPE 等)作为背板;而双玻组件双面均采用玻璃封装,具备更高的发电效率。
(2)薄膜组件使用非晶硅薄膜电池封装形成,发电功率虽较晶硅组件偏低,但具有弱光性好、成本低等优点,适用 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领域。
四. 组件降本增效环节
当前光伏组件降本增效的核心点主要集中于硅片、电池片、组件封装三大环节。
4.1 硅片环节:大尺寸薄片化降本提效优势显著,182/210尺寸迅速普及,182尺寸硅片在具有较大尺寸的同时,较210尺寸在包装运输、安装、载荷能力方面具有优势,目前已成为主流选择。
4.2 电池环节:P型电池接近转化效率极限,N型电池转化效率优势明显,已成为下一代组件技术方向。
4.3 组件封装环节:好的封装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电/光学损耗,提升组件功率。
原标题:光伏组件产业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