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 » 正文
 
《中国企业家》专访 | 笃定单晶硅技术路线,底气从何而来?
日期:2016-09-30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anni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押宝单晶

时间若回到10年前,李振国不会想到当年的“小作坊”也能够成长为行业巨头。

李振国今年48岁,戴着眼镜,头发几乎全白。他说话谨慎,有时候会为了一个问题思索半天。但一旦谈及单晶技术,他便能滔滔不绝讲个不停。

1990年,李振国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系,他与钟宝申和李文学是同级校友。他至今依然记得,当年几位年轻人曾在兰州大学江隆基校长的石像下“吹牛”,将来若是自己办企业,必定取名“隆基”。20多年后,李振国实现了当初的“承诺”。

大学毕业后,李振国和其他同学一样,分配到位于陕西省华县的华山半导体材料厂,拉起了单晶。华山半导体材料厂又被称为“741”厂,与峨眉半导体材料厂(739)、洛阳单晶硅厂(740)齐名,在半导体行业内地位颇高。

但李振国并不安分,他受不了国企僵化的体制。“第一年的时候,我还有兴趣学技术,但到了第二年,我就觉得再待下去对自己成长无益。”李振国说。

于是,在24岁这一年,李振国递交了辞呈,仅在华山半导体厂干了两年。辞职时,李振国已经结婚。由于妻子在学校工作,这也为他出来单干解决了后顾之忧。

辞职之后,李振国先是去了当地的一家小型器件厂工作。1995年,他回到西安理工大学帮着建单晶生产线。两年之后,他承办了这家校办工厂,当时工厂里仅有两台单晶炉。

此时,李振国已经开始关注太阳能行业。尽管当时全国的单晶企业仅有四家,2兆瓦产能,而实际产量仅0.5兆瓦,但在他的意识中,他认为太阳能行业将是一个比半导体行业更有前景的产业。

2000年,李振国注册成立自己的公司,注册资本50万元,这家公司就是现在隆基股份的前身。但此后三年,公司一直是小打小闹,规模极小。

整个光伏产业直到2004年开始有了转机。这一年,德国政府颁布了《上网电价法》,把包括成本在内的细节问题都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这条法规遵循四条基本原则,必须上网;电力部门必须收购;《上网电价法》要实施超过20年;上网电价每年降低5%。

德国《上网电价法》的颁布不仅推动了欧洲光伏产业的急速发展,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市场在它的刺激下亦得到快速发展。很快,尚德、英利、天合、赛维LDK等行业巨头纷纷涌现,并很快都上市,光伏产业迎来一场“造富运动”。

行业急速发展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光伏产业各个链条开始出现短缺。随着产能快速增加,新进入者更倾向于选择技术更加成熟、成本更低的多晶技术路线。

这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太阳能产业的技术格局。李振国称,在2004年之前,太阳能行业是单晶的天下,根本没有多晶。但由于单晶技术的成本远远高于多晶技术,这使得更多的人选择了后者。

事实上,对于选择何种技术路线,李振国也处于摇摆之中。直到2006年钟宝申的加入,才让隆基股份坚定走单晶路径。

据钟宝申回忆,当年加入隆基时,公司正好面临抉择。当时对薄膜、单晶、多晶、物理硅等技术路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N型单晶硅片才是未来度电成本能够降到最低的技术路线。

隆基股份董事长 钟宝申

李振国说,当时这次半年的研究讨论,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太阳能行业服务的本质是什么;另一个是行业未来的竞争格局是什么。

“前一个问题的答案是,行业服务的本质是平价上网,而能够实现平价上网的技术路线就是单晶;后一个问题的答案则是,未来光伏行业一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李振国说。

在此基础上,李振国和钟宝申为隆基制定了第一阶段的发展战略,即在行业里专注于自己擅长的环节,在点上形成突破,进而形成竞争力,成为全球领先的单晶硅片制造商。

2013年,随着隆基股份单晶硅片全球出货量位列第一,也意味着该公司第一阶段的战略目标最终实现。

中国式合伙

在隆基的发展过程中,李振国认为,公司的前期发展他的兰州大学物理系校友起到了关键作用。

但时至今日,李振国并不太愿意说起隆基股份内部独特的股东结构和高管结构——该公司自然人股东结构中,兰州大学的校友有十多位;而高管构成中,兰大同学占了20%左右。

钟宝申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钟宝申1990年大学毕业之后,被分到抚顺客车厂旗下的一个稀土磁性材料厂。这是一个仅有100多人的工厂,也是他挑选的结果。在钟宝申看来,选择大厂不如选择小厂,小厂的机会更多。

但跟李振国一样,钟宝申一样不安分。在工作了两年半之后,钟于1993年选择了辞职。“主要是觉得这个工厂自己的想法难以贯彻,然后在单位混日子没有什么意思。”钟宝申说。在这两年半的时间里,钟宝申几乎做过任何岗位,最高担任过该厂的常务副总。

从国营工厂辞职出来后,钟宝申创办了沈阳隆基。“要说隆基这个商标,最先是授予沈阳隆基的,这边是直到2007年才改为隆基股份。”钟宝申说。

从1993年到2006年,钟宝申一直担任着沈阳隆基的董事长兼总经理。该公司主要从事磁性应用产品领域,能够应用在选矿、物料分离等众多领域。到2004年,沈阳隆基在其行业里名列全球第一,销售规模达到5亿元。

“这个已经到了天花板了,整个市场就这么大,再往上就很难了。”钟宝申说。

正当他为将来发愁时,2005年9月,当时正在马来西亚出差的他接到了李振国的电话,谈到了单晶硅以及接下来太阳能领域内的一些机会。从马来西亚回国后,钟宝申又找到李振国面聊,从而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市场。

2006年,钟宝申辞去了沈阳隆基总经理的职位,来到了隆基股份。但从一个年营收达到5亿元的大公司,跳槽到一个职工仅有100人,年营收不过千万的“小作坊”,钟宝申鼓足了很大的勇气。

来到隆基后,钟宝申主要负责战略规划。李振国说,隆基股份目前的战略规划,很大部分都出自于钟宝申之手。

在钟宝申看来,李振国具备吸引他的条件。“他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不是很在意自己的利益,一切多以发展事业为中心;二是非常宽容,容易接纳别人的观点,很容易相处。”钟宝申说。

而钟宝申天生谨慎的性格也符合李振国的气质。多年以后,2010年隆基股份第一次IPO失败后,隆基股份立即启动了新一轮融资。

事实上,隆基的这一轮融资备受外界质疑。很多人劝钟宝申,让他再忍一忍,可以通过发债的方式,而不是在这个时间点上采取融资的方式,以稀释股份为代价,但钟宝申坚持继续融资。

“我属于经营上面比较保守的,无论何时都不能把自己放在热锅上烤。”钟宝申笑着说。

除了钟宝申,在高管团队里,李文学的来头更大。1990年毕业之后,李文学顺利进了陕西的一家军工企业,一待就是20年。他从实习员工开始干起,用了7年时间做到了分厂技术副厂长。

乐叶光伏总裁 李文学

从1997年开始,李文学的升迁速度犹如火箭,仅用了不到3年时间便从一个分厂的技术副厂长升至公司总经理,几乎每年都在升迁。

李文学担任总经理是在2000年底,在这个位置上干了8年。2008年,时任董事长兼党委书记退休,李文学接任。至此,李文学身兼三职,大权在握,职业生涯迎来高峰。

此时,隆基股份在李振国和钟宝申的带领下发展迅速,到2010年时收入达到10亿元规模。但要想继续扩产,他们缺乏这样的人才。

李振国和钟宝申很快想到了在一家大型军工企业里担任一把手的同学李文学。但当时李文学根本没有离开国营企业的想法。

李文学看上去文质彬彬,说话慢条斯理,是一个典型的理工男形象。当李振国和钟宝申伸来橄榄枝时,李文学考虑了很久。最终,李文学考虑了同学的情谊,同意加入隆基。但他的选择还是遭到周围朋友和同事的不理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实际上抛不开同学情面。

2010年,李文学加入隆基,负责隆基的生产运营。从这年开始,隆基开始大规模扩张,紧接着的便是筹划上市。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www.whereislife.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乐叶光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