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多家光伏上市公司集中发布三季度财报。整体来看,光伏板块前三季度业绩涨势依旧,但光伏概念指数延续回落走势。
第三季度,隆基绿能净利润25.15亿元,同比下降44.05%,单季盈利退坡;天合光能净利润增速下滑,归母净利润15.37亿元,环比下降13.26%;晶澳科技归母净利润19.51亿元,增速从164.97%降至22.87%,环比下滑12.54%。在四大龙头组件厂商中,仅晶科能源在第三季度实现了净利润环比、同比的正向增长。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阶段性产能过剩情况已现,光伏行业“内卷”严重。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逐步收紧的投融资环境及技术迭代速度加快的多重压力下,光伏企业三季度表现出的营收增速疲软、利润空间压缩或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显现。
下游市场繁荣
带动营收增长
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光伏发电总装机规模达5.21亿千瓦,前三季度实现投资2229亿元、同比增长67.8%;全国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同比增幅均超过70%,出口量分别同比增长88.3%、74.3%和33%,光伏产品已经成为外贸“新三样”之一……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增长规模和速度惊人。
“预计2023年光伏终端装机有望实现同比50%的高速增长。”中金研究分析师告诉记者。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2023年国内新增装机将达到1.8亿~2亿千瓦。记者综合各主流机构预测数据,至今年底,全球光伏产能或将超8亿千瓦。
面对国内及海外光伏市场的蓬勃发展,我国光伏行业再次打响“军备竞赛”,头部企业和中小企业均密集增加新产能规划,行业发展迎来了又一轮扩产潮。
前三季度,国内光伏企业展示出了强大的供货能力与技术升级能力,上交了“疯狂”的成绩单。
四大龙头组件厂商业绩均实现正增长。其中隆基绿能营业收入941亿元,位列四大龙头组件厂商首位,晶科能源、天合光能和晶澳科技前三季度总营收分别为851亿元、811.19亿元和599.81亿元。
单季(第三季度)看,净利润却呈集体下滑之势。记者梳理发现,在36家光伏板块上市公司中,2023年第三季度实现的总营收约为2576.0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总额约为218.29亿元。企业营收同比增速均值为17.45%,而这一数据在2022年第三季度还是67.34%,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均值为42.02%。
隆基绿能将净利下降的主要原因总结为投资收益和汇兑收益减少,存货跌价损失增加、研发费用投入增加以及股份支付加速行权影响。
业内人士分析,扩产潮下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让不少光伏组件企业以降低产品价格的方式抢夺市场份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利润水平。此外,不断走高的研发投入以及合理的技术路线选择,亦成为企业盈利能力和利润表现的重要因素。
上游硅价下滑
或致产业链走向整合
硅料是光伏产业的重要原材料,其价格走势与光伏企业的业绩表现密切相关。
今年前三季度,硅料价格一路下滑。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的数据,目前硅料价格80~90元/千克左右,与去年最高价300元/千克相比,降幅近70%。
硅料价格持续走低并没有拉高光伏制造端企业的利润空间,却成为了扩产潮的又一助力因素。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球多晶硅产能还仅为134万吨,而2023年新增规划产能就多达422万吨,协会预计到2023年底,实际投产的多晶硅产能将超过230万吨。
2023年下半年以来,在上游价格传导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共同作用下,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新增产能快速扩张,光伏产品价格剧烈波动,上中下游价格全面下跌并持续走低。
如此迅猛的产能扩张,带来的后果是外界对产能过剩、利润降低的悲观情绪。当前,虽然硅料价格已处低位,但下游厂商出于对更低价的需求,并没有大幅提升采购量。
业内人士分析,硅料价格下跌将加速光伏产业链的整合,或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上中下游产业链的整合,有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市场供需最终趋向平稳。在此趋势下,部分中小企业可能面临被淘汰境遇,而大型企业将通过收购、合并等方式整合资源,形成规模优势。
技术迭代加速
新产品盈利前景尚待观察
作为四大龙头组件厂商中唯一一家实现第三季度业绩环比增长的企业,晶科能源前三季度不仅实现营业收入850.97亿元,同比增长61.25%;归母净利润63.54亿元,同比增长279.14%;第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环比二季度也持续提升。
率先实现TOPCon大规模量产,成为晶科能源异军突起的关键。当前,光伏电池技术路线储备丰富,并已形成阶梯式迭代路线。随着PERC电池转换效率接近瓶颈,以TOPCon、HJT、BC电池等为代表的N型电池技术成为光伏企业看好的技术方向。
记者通过财报对比发现,TOPCon扩产带来的红利在第三季度日渐凸显。组件环节以N型TOPCon产品为主打业务的企业,如晶科、钧达等均实现业绩高涨,表现出明显的盈利优势。
作为技术与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光伏对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与设备更新有着强烈的要求。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2023年N型产品市场占比将超20%,2025年将超50%,光伏N型产能已成为决定未来光伏企业“座次”的一大决定性要素。
业内专家分析表示,随着N型光伏组件价格的下降,终端用户收益率有望提升,进而将推动光伏新增装机规模持续走强。届时,具备N型技术、资金以及产能优势的头部光伏企业或将受益。同时,由于下游N型产能持续扩张,N型多晶硅料供需趋紧,N、P型料价差走阔。相比P型硅料,N型硅料纯度高、金属杂质含量低,N型硅料生产能力将是未来硅料企业的核心竞争要素。
晶科能源预计,该公司第四季度组件出货量有望达到近2300万千瓦,且N型组件占比将在当前57%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隆基绿能在财报中同样指出,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2023年上半年,随着基于HPDC技术的高功率组件新品Hi-MO7的发布,隆基绿能将持续实现差异化产品打造。
同时,随着IBC电池等新技术与TOPCon、HJT等的叠加,将带来效率增益。隆基绿能年报分析认为,随着光伏制造企业高效电池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储备和实验,有望加快推进以低成本实现高效技术研发成果的商业化量产。
当前,差异化产品盈利情况未见分晓,光伏产业链价格走势尚待观察。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表示要对行业发展保持信心,光伏行业的市场需求仍是“星辰大海”。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去产能化的高精尖产业竞赛还将持续,产能优化将成为决定企业输赢的关键底牌。
原标题:光伏产业竞争加剧影响盈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