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普惠企业群众
11月2日,位于南通市海门区的上海电气光伏电池片及组件生产基地建设工地上,机械轰鸣、人头攒动。截至目前,厂房和基础设施施工完成80%,项目预计年内正式投产。
今年以来,海门区把新能源产业作为重点打造的两大成长型产业之一,一体推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研引院,以产业提质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项目投产,将对当地经济发展起着不小的助推作用。”全程参与招商谈判的海门区司法局局长高志雄告诉记者。
2月起,上海发电机厂为总投资约50亿元的光伏项目在各地选址。3月10日,该厂制造中心副主任、计划物流部部长叶翔结束一天预选考察准备回沪时,被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团队拦下来。“当时,司法局局长还带着法律团队来了,我真没想到。”叶翔回忆。
法律服务全程参与招商,是海门今年的创新做法。为服务经济发展和民生需求,海门每年安排近百万元资金,在10个重点民生部门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岗,通过竞聘、公示和签约上岗等环节,吸引优质律所团队进驻。孔德娥所在的江苏平帆律师事务所就拿到了海门“法律服务进园区法律服务岗”的服务资格,主要职责是围绕园区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招商引资等方面提出法律意见,高志雄带的法律团队里就有孔德娥。
“引进项目时,提前预判风险并做好防范是关键。我们第一时间组建法律服务团队,开启招商全程‘陪跑’模式。”高志雄说。
在双方共同推动下,光伏项目第一轮、第二轮谈判进展顺利。谈判中,法律服务团队向客商详细解读政策,支持招商人员在合法合规前提下响应企业需求。同时,他们把住法律底线,及时甄别招商团队承诺和企业要求中不合理的部分,提示法律风险。
当谈到争议解决方式和管辖地时,双方出现较大分歧,谈判一度陷入僵局。“一般而言,企业更信任自己熟悉的司法环境和争议解决方式,这可以理解。我们要做的是,从法律层面找出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孔德娥说,法律服务团队一边向企业详细讲解此类协议产生纠纷解决方式的相关规定和司法判例,一边搜集海门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和法治政府建设的举措、成效,主动向企业宣传介绍,让企业安心。
僵持一周,双方终于达成共识。
不久后,企业和开发区在投资模式上有了第二次交锋。企业提出“先代建再回购”投资模式,要求海门开发区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规定技术标准和预算代建厂房,投资方在一定期限内回购,并对代建工期、质量、预算提出高要求。这意味着开发一旦出现问题,开发区将面临大额赔偿。
法律服务团队细致模拟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出企业方加强督建,及时发现和校正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同时,新增的“如遇雨季工期延长”“如工程量和设计变更同步调整预算和工期”等条款,均得到企业认可。
历经近3个月的反复磋商,50亿元的光伏重特大项目落地海门,并有望年内投产。“这样规模的项目,落地推进如此高效,体现了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海门速度’。”海门区委书记郭晓敏说。
“招商阶段,法律团队提前介入,现场商议合同文本怎么改,为什么改,谈判速度大大加快的同时,也提升了双方的信任度。”海门招商团队成员、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俞军表示。
“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要在全覆盖的基础上探索更精准高效的供给新方式。”南通市司法局局长朱志强说,南通大力开展“企暖花开法治行”系列活动,实施“法治副总”挂钩企业项目,启动公共法律服务“微光计划”年度活动,组建法律服务联盟为中小微企业把好法律关,以更富质感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增强群众和企业获得感。
目前,全省176个省级以上园区已建立法律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诉讼代理等服务29.6万次。省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负责人郭兵说:“我们正在构建错位发展、功能互补、一体联动的实体平台服务矩阵,打造更高水平、更高能级现代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全领域、全方位对接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让法治红利惠及更多人群。”(倪方方 侍军宁 张全连 邢媛媛)
专家点评>>>
杨凯(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公共法律服务研究院院长、司法部与华东政法大学部校共建基地特聘研究员):
经济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企业法务的高质量服务,需要法律服务与经济发展的高质量融合。海门公共法律服务岗的实践经验,在于准确把握以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动态调适和匹配企业发展对法律服务的实际需求,积极调配服务资源和优化服务质量,实现法律服务的全链条无缝衔接。
海门园区更富质感的公共法律服务,充分体现出江苏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后,全省各地在新时代通过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流程再造和体系重构,实现公共法律服务提档升级和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探索创新,为《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年)》的进一步落实提供了示范。
原标题:法律服务全程参与,50亿元光伏项目落地海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