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光伏的不变法则 越高效越经济
日期:2016-09-21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xiaoguang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自1954年美国科学家恰宾和皮尔松在美国贝尔实验室首次制成了转换效率在6%左右的实用晶硅太阳能电池,1960年人类第一次将光伏发电并入电网开始,至今光伏行业已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光伏发电已成为极其重要的清洁能源。

光伏发展至今,“效率”与“成本”始终是产业发展的关键词,被重点关注。

成本优势 光伏业发展迅猛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人类对光伏发电的需求开始加速,到1999年全球累计光伏装机突破1GW,其后以每年40%左右的速度增长,全球光伏市场呈爆发式增长。下游市场的大幅增长带动了上游扩产,这时期,快速扩张和更低的成本显得更加重要,多晶铸锭明显的成本优势打开了一片新市场。

规模化量产以及成本优势使得我国光伏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反之,又促进成本进一步下降。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日前发布最新报告,全球大型地面光伏发电项目的平均投资成本在2009年~2015年间下降了62%(从5美元/瓦降至低于2美元/瓦),尤其“十二五”期间(2011年~2015年),我国光伏发电成本降幅接近70%,已经达到每千瓦时0.8元以下。正如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指出的一样,“‘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光伏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归根到底是依靠成本的竞争优势。”可以说,过去这么多年,我国光伏产业依靠成本优势获得了巨大发展。

不变法则 越高效越经济

按照国家能源局提出的目标,到“十三五”末,力争太阳能发电规模较2015年翻两番,成本下降30%。另外,迈入“十三五”,补贴逐渐下调已经成为一种无法避免也不可逆的趋势,光伏产业未来必然走上平价上网的道路。补贴下调的同时,能否继续保持领先优势以及规模增长,实际上取决于现在能不能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转而追求度电成本优势。

太阳能能量密度低,收集成本高,这一特点决定了降低光伏发电成本的唯一方式,就是提高组件转换效率。需要强调的是,越高效越经济是不变的法则。从单片电池来说,当转换效率提升了,每瓦银浆、硅料等消耗变少了;从单块组件来说,当转换功率提升,每瓦玻璃、背板、铝边框、EVA等消耗减少了。另外,在单位面积上建设光伏电站,电站施工所用的建材、土地、工程成本,其使用数量是刚性的。当组件功率提升,同样容量的电站需要的土地就减少了,相对应的支架、线缆、汇流箱等也减少了,分摊到每一瓦电站建设的成本也就下降了,具有更好的经济性。据测算,组件转换效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光伏发电成本能降低6%以上。

举例来说,主要光伏电站投资者在270W、280W组件中进行选择时,往往会选择投资收益更高、更高效的“领跑者”组件。相同装机容量电站,280W组件相比270W组件可减少组件用量3.7%,节约土地成本、施工成本、物流运输成本、直流线缆、支架、汇流箱成本等达3.7%。尤其是对于山地、采煤深陷区等复杂地形和水面电站,280W组件可大幅度降低电站工程成本,提高电站收益,更好地体现高效集约的产品优势。

技术创新 “领跑者”前行动力

“在‘十三五’时期,必须把行业的重点转为‘技术领先’,在全球依靠技术先进来巩固市场竞争力。”梁志鹏表示,“领跑者”计划推出一年来,技术领先的产品普及与推广迅速加快。行业制造水平、应用水平、标准及测试等方面整体大幅提升,在组件产品转换效率提升方面促进作用更是明显。受“领跑者”计划的影响,我国光伏设备行业开始全面进入拼质量、拼效率的时代。

金刚线切配合黑硅技术,融合PERC背面钝化电池技术,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多晶电池的转换效率,适应领跑者要求。日前,多个一线品牌厂商就发布了其高效多晶产品,多晶效率屡屡突破20%瓶颈。保利协鑫CTO万跃鹏在2016年光伏行业协会半年总结会议中表示,当前占据绝对主流地位的P型多晶技术,经过多年的产业化运作,储备了一系列较成熟的先进技术,完全可以满足“领跑者基地优选标准”各档次的评分标准。可以说,多晶产品转换效率仍具较大潜力,多晶企业需加速推进新技术应用。

综合来看,晶硅产品都具有较大技术进步空间,单多晶转换效率都具备很大的提升空间。实践证明,不论何种路线,加速技术投入与革新,实现更高的效率与更低的度电成本,才是赢得市场的关键。可以确定的是,“更高效更经济”将成为行业共识,技术革新更快、新技术应用更好的企业才能更好地适应“领跑者”时代。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www.whereislife.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中国能源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