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多次起伏的硅料环节,又一次站在了洗牌的发令枪下。
2012年,在经济危机、欧美双反调查,以及欧洲多国取消补贴的围攻下,我国90%的硅料企业停产。经过十年发展,平价上网时代到来,市场环境改善,我国光伏企业迎来飞速发展时期。
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在产能崛起的过程中,迎来了过剩和供需错配交织的困境。其中硅料环节完成了由盛到剩的落寞转身。
2022年正是硅料价格最高点。彼时,几家硅料企业正在为已经到手的巨额利润而欣喜若狂,但也有人手握重利却隐隐担忧起硅料的周期再掀狂澜。
2023年,远忧变成近忧,硅料价格进入快速下行通道,其中单晶致密料由30万元每吨的价格高点跌落到8.01万元每吨。然而下跌趋势还在继续,10月27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暂停了多晶硅价格发布。
对此,硅业分会给出的理由是本周调研未得到足够的新增成交信息,虽然价格已经呈现下跌趋势,但是针对具体成交价格依旧存在分歧,基本上无新签订单,且上周报价的成交价格已无法反映当前市场实际情况,故本周暂停公布多晶硅价格,待有实际成交之后,再明确市场成交价格。硅料买卖双方陷入短暂僵持。
在买卖双方的角力中,硅料企业落败。在11月1日硅业分会给出的硅料成交价格中,N型料价格下跌接近20%,均价仅有7.52万元/吨。其他料也均有超过15%的跌幅,其中单晶致密料均价为6.79万元/吨,比两周前下跌15.23%;单晶复投料均价为6.97万元/吨,比两周前下跌15.10%;单晶菜花料均价为6.50万元/吨,比两周前下跌16.02%。
价格步步紧逼,硅料企业进入“死亡倒计时”。
在这一背景下,第三季度悄声而过,龙头企业的业绩如何?
三季度业绩如何?
近日,硅料环节上市公司以不同形式发布了第三季度业绩信息,头部企业净利润动辄同比下滑超过80%。
四家龙头中,通威股份净利润同比下跌幅度最小,但也高达68.11%,今年第三季度净利润仅有30.31亿元,而上年同期净利润高达95.7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163.02亿元,同比下降24.98%。
新特能源的净利润同比下跌幅度甚至超过90%,仅留存3.2亿元,据业内人士分析,新特能源硅料板块或已出现亏损情况。
公开信息显示,2020年、2021年、2022年,新特能源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41.82亿元、225.23亿元和368.31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分别为51.7亿元、48.6亿元和132.67亿元。
截至目前,大全能源今年连续3个季度营收下滑,且幅度也逐渐加深。财报显示,大全一季度营收下滑40%,二季度下滑45.6%,三季度下滑48%,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只有6.8亿元,同比下降48%。
协鑫科技情况也不容乐观,第三季度净利润为9.21亿元,对比上年同期下跌超过80%。
但协鑫科技比起业绩有着更重要的目标——提升颗粒硅市场占比。据协鑫科技主动披露,三季度,协鑫科技颗粒硅产量约5.4万吨,出货量约6.8万吨;其中,3611吨为内部销售;硅片产量为15GW(含代工硅片约7GW),销量16GW(含代工硅片6GW)。从数据来看,协鑫科技颗粒硅算得上产销两旺。
同路不同命
在硅料领域,头部厂商往往被视为可以躺赢的存在。因为,硅料价格底部被设想为二线企业的成本。在这一设想下,当二线企业被卷到无法承担价格只能停产检修时,一线企业仍然可以凭借成本优势轻松获利。
但实际情况似乎更为复杂,大厂之间还得继续卷。通威、大全、新特能源、协鑫科技以及东方希望是硅料行业的巨头,尽管同是一线硅料企业,但面对竞争却有着各自的选择。
通威股份和协鑫科技同是硅料龙头的一体化代表,但比起通威股份对下游的巨额投入力争上下游两端龙头的野心来说,协鑫科技更为专注,把更多心思则放在了颗粒硅上,在今年提出了力争30%市场份额的口号。而大全能源和新特能源则是专注硅料的典型,其中大全能源只在硅料上游的硅粉方向,以及半导体硅和有机硅方向有所延伸,而新特能源则只停留在太阳能多晶硅单一环节。
尽管硅料企业在相当长时间内证明了选择的正确性,然而,没有一种商业布局可以一劳永逸。
新特能源是硅料龙头之一,目前多晶硅及其相关产品是新特能源的主要收入,2020—2022年,其多晶硅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0.81%、50.31%和68.41%。
公开信息显示,在第三季度中,业绩一降到底的新特能源早在2015年已在H股上市,今年9月又在A股过会,即将成为一家A+H上市公司。然而就是这家即将两地上市,给投资者无限想象空间的企业,却在第三季度业绩中出现了营业收入超过大全能源,但净利润反而不及的情况,尤其营业净利率仅有5.67%。
自新特能源发布三季度业绩以来,港股股价一路暴跌,截至发稿前股价最低价已经低至11.48元,而在半月前,最低价还在14.96元。
另外,第三季度硅料价格并未见底,面对第四季度硅料价格持续暴跌,新特能源或面临盈利空间的进一步压缩。
协鑫科技在2022年得到了资本的青睐,产能急剧扩张。而这一切都源自企业的同质化自救。
在今年的业绩发布会上,协鑫科技发布2022年业绩,其中营收359.31亿元,同比增长113.0%;归母净利润为163.94亿元,同比增长212.8%。令人吃惊的是,协鑫科技同时发布了2023年底停产棒状硅的消息,全面押注颗粒硅。
所谓颗粒硅,顾名思义为颗粒状多晶硅,而除了协鑫科技其他企业一般都选择了棒状硅作为主要产品。
从长期价值上看,颗粒硅的确值得协鑫科技押注。早在2020年,颗粒硅就被看作颠覆性技术,号称可以完美替代棒状硅。在一系列概念加持下,协鑫科技股价在2021年初实现了成倍增长,颗粒硅也成了资本的宠儿。
颗粒硅技术从2010年被关注,到2019年实现量产,几乎用了超过十年的时间。在这期间,颗粒硅的低能耗和低碳排放性能被反复验证。
用硅烷分解转化率来说,制作颗粒硅所用的硅烷流化床法达到了90%,而制作棒状硅所用的改良西门子法仅10%—20%,巨大差异导致硅烷这一多晶硅制备的重要原料消耗量有明显不同。
从能耗的角度来看,制作颗粒硅的步骤要比棒状硅少一个高能耗环节——精馏。另外,无论哪种硅料,在制备的最后一步还要进行还原处理,而颗粒硅所需温度要低于棒状硅500-600℃。两差之下,颗粒硅在能耗方面也占据了优势地位。
协鑫科技给出数据,截至今年3月底,徐州项目颗粒硅制造成本约为40.15元/公斤,然而仅从结果来看,具备种种优势的颗粒硅距离完胜棒状硅还有不小的距离。
今年3月,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颗粒硅的市场占有率已经突破10%。”。同时,协鑫科技半年报显示,在竞争热点N型料中,颗粒硅已经占国内供货商的N型供应份额超20%。
中信证券曾在研报中指出部分原因,由于颗粒硅在生产、包装、运输过程中,容易吸杂且相互摩擦容易产生硅粉,导致寿命偏低或者碳含量上升,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在N型硅片上大规模使用。据市场最新反馈,此类问题均已解决。
大全能源一贯以坚守著称,专注硅料的回报便是成本控制更加优秀。
凭此,大全能源实现了2022年191.21亿元巨额净利润。在今年上半年的硅料降价潮中,大全能源用营业收入93.25亿元,归母净利润44.26亿元,高达47.47%的净利率,宣示了地位。然而即便如此,今年第三季度净利润依然同比下跌了87.61%,仅有6.8亿元。
但令人惊讶的是,实力强悍的大全能源发布了延迟投产公告,成为这轮过剩潮流中第一个延迟投产的硅料巨头。
10月31日,大全能源发布公告称,受市场环境、供需关系等客观因素以及公司实际建设进度的影响,包头二期年产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整体实施周期有所放缓,导致实施进度较原计划有所滞后。
通威则站在了大全的反面,选择了加入一体化浪潮。通威的“卷”体现在大手笔一体化。
上游卷起来就没下游什么事了,通威光伏组件的产能预计将在2023年底达到80GW,TNC电池产能规模预计在2024上半年将达到66 GW。在上下游两端同时保持龙头地位的通威,多了面对硅料价格低谷的底气。
同时,通威也在尽力收缩生产成本。报告期内,通威股份硅料生产基地均满负荷运行,实现高纯晶硅销量17.77万吨,同比增长64%,国内市占率达到30%左右,目前生产成本降至4万元/吨以内。
整个硅料环节都在内卷,即便是头部大厂也无法置身事外。
回声
不知史,绝其智;不读史,无以言。回看我国光伏发展史,硅料企业曾多次经历了过剩和淘汰。
今年以来,行业快速经历了由盛到剩的阶段轮转,硅料的尴尬处境仿佛与十几年前如出一辙。当年,多晶硅价格一路狂跌,从2012年初的200元/公斤,一路下跌到100元/公斤。在这轮洗牌中,我国90%的硅料企业停产。
这场洗牌源于经济危机,落地于欧美的“双反”调查。
在2009年以前,硅料产能不足,同时世界各地光伏利好政策纷纷发布,在全球范围掀起了一股硅料涨价热潮。我国的厂商果断抓住时机。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中国有近50家公司进入了多晶硅领域,甚至有19家企业的多晶硅产能在年末已经投入使用。
高速扩充的产能撞上了经济危机。2008年,在经济危机的加持下,光伏赛道渐渐冷却,但长达一年的硅料扩产周期却让产能迟迟未能落地。等到硅料企业大部队终于投产时,硅料每公斤价格已经由500美元跌到了100人民币。未盈利,先赔本是大多硅料企业的写照。
同样的过剩,同样的价格膝斩,甚至还有同样充满未知和风险的国际市场环境。在2012年欧洲国家则纷纷取消了装机补贴,欧洲光伏市场急剧收缩。后来欧洲部分国家和美国针对我国光伏提出了“双反”调查。同时丧失两大主要市场使得国内光伏企业遭受重创,其中近90%的硅料企业停产检修。
不同的是,经过十年发展,2021年全球太阳能光伏装机成本较2010年下降约82%,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平价上网时代已经到来,光伏成为全球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同时,国内光伏市场已经打开,2022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87.41吉瓦,同比增长59.3%。
在今年7月进行的半年度回顾展望会议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表示,基于国内新增装机由95-120GW上调到120-140GW的基础,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同步上调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测,由原先280-330GW上调至305-350GW。而在更远的未来,更有机构预测将会出现年均183GW的光伏装机量。甚至隆基总裁李振国曾做出预测,到2030年,全球新增装机规模需达到每年1500GW-2000GW。
硅料产业由于独特的投产慢、降本难、技术要求高的属性,老玩家天然占据着未来竞争的优势地位,当落后产能淘汰出清完毕,新的周期将会到来。在这一前景下,度过周期的硅料企业将会再次迎来超额利润。
原标题:硅料进入“死亡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