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10月28日电(记者王志)金秋时节,走进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滨海镇的通汇“渔光一体”项目,一眼望不到边的深蓝色光伏板鳞次栉比。光伏板下,养殖工人驾驶渔船,开始收获虾塘里鲜活的南美白对虾。
项目总装机容量30万千瓦,2020年并网发电,年均发电量4亿多度,年产“盐田虾”370吨。“光伏板遮光后水温下降2摄氏度,既能起到遮阴效果,又能减少鱼虾疾病的发生。加上光伏发电收益,目前每亩虾塘收益达到1.5万元,是传统水产养殖收益的近3倍。”滨州市沾化区通汇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薛至广说。
“‘绿色能源+水产养殖’有机融合,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国网滨州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宋彬说,根据测算,通汇“渔光一体”项目运行周期25年期间,共可发电100多亿度,可节约标准煤35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880万吨。
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和用电大省,近年来,山东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并在盐碱滩涂、设施农业等叠加“光伏+”效应,积极探索“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等新模式,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在胶州市李哥庄镇毛家庄村,水域面积200亩的胶州市庄东深水养殖场内,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与波光粼粼的水面交相辉映。
养殖场负责人毛源发说,他们采用“渔光互补”混合养殖模式,水上发电、水下养鱼,实现水面资源的高效利用。
采用“渔光互补”混合养殖模式的山东省胶州市庄东深水养殖场。(受访者供图)
“上有光伏板、下有鱼虾游,光伏发电与渔业养殖‘两不误’,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国网胶州市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宋继辉说,目前胶州市分布式光伏总户数达到9700多户,装机总容量42万千瓦,每年带动群众增收9600万元。
据山东省能源局介绍,截至今年9月底,山东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装机规模达8414万千瓦,居全国前列,有力助推了山东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原标题:上有光伏板下有鱼虾游 山东"渔光互补"实现"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