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碳中和”的关键在新能源,新能源大发展的关键则在于储能,在《“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发布后,2022年中国国内市场累计装机规模首次突破10GW,达到13.1GW/27.1GWh,功率规模年增长率达128%,能量规模年增长率达141%,储能的战略定位和核心价值已成行业共识。
1、扎堆跨界 救命稻草还是飞蛾扑火
今年作为储能“大跨步”式的发展元年,众多投资者从其他赛道蜂拥而来,迫不及待谱写自己品牌的储能故事。2023年上半年,服装、白酒、陶瓷、科技、物流、建筑及房地产等行业的11家上市公司接连跨界做储能,入局企业大至五粮液,小如浪莎针织。
企业跨界储能的原因不一而足,但大抵仍有一条主线——改善日渐下滑的经营业绩。比如服装企业日播时尚,2023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日播时尚实现营业总收入4.52亿元,同比增长8.46%;归母净利润524.91万元,同比增长46.6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亏损128.70万元,同比下降74.26%。
此外,不断减少的线下门店数量也透露着其渐渐走向下坡路。财报显示,2017年—2022年,日播时尚线下门店数量分别为989家、1067家、870家、649家、701家和703家。截至2023年上半年,日播时尚线下门店数量为677家。
10月13日晚,日播时尚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公告,拟从服装跨界到新能源。消息公布后,日播时尚一改连日下跌,股市上涨2.43%,同时,连续拿下11个涨停板,在12个交易日内股价飙涨2倍。
所以找出路也好,蹭热点也罢,储能在新能源产业的核心地位及重要的支撑作用,都使其成为资本与企业共同追捧的“香饽饽”。
2、跨界路上 失败连连
但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日播时尚这样的好运气了,比如英力股份、集友股份等跨界储能带来的股价波动,仅单日有较高攀升后便迅速回落。二级市场的反响平平,既反映了当前股市相对低迷的现状,又以相对冷静的态度,为企图以跨界储能大走捷径的企业敲响了警钟。
图片所以在储能产业网看来,储能板块的丰厚回报并不属于想捞一笔就走的投机公司。
3、新能源企业强势入局 众神混战
在跨界储能乱象频频的今天,一些以光伏、风电等为主的新能源企业走入我们的视野,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入局储能既是跨界的一种方式,也是公司原有业务的一种衍生。
以天合光能为例,早在2015年就成立控股子公司——天合储能,专注于新型电力系统下的储能应用场景,业务涵盖储能电芯、储能电池舱、储能变流器、户用储能以及综合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等储能核心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已具备行业领先的核心产业链研发和制造能力。
同时,天合储能依托天合光能十几年积累的技术标准和管理经验,从高起点出发,很快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几年下来,天合储能做了大量示范项目,拥有丰富技术积累和人才储备。数据显示,2022年天合光能国内储能系统出货量超过1.5GWh,位列全国储能系统出货量第四位。
随着“光储一体”逐渐成为新能源发展共识,具有天生“光储融合”基因优势的天合储能自2021年起围绕新型电力系统进行产品和市场布局,明确了“有芯的储能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战略定位,两年内实现转型升级,在储能赛道乘风破浪、高速发展。
目前,天合储能已具备行业领先储能电芯、电池舱、户储等核心产品的研发和制造能力,2022 全年出货量超 2GWh,增速排名第二,成为行业内高成长性的主要代表之一,穿越365天的探索周期,出货量从百兆瓦时的冉冉升起跨越到超2吉瓦时的极大突破,天合储能彰显了深远的发展潜力与进阶韧性。
4、路对了就是成功
“十四五”期间,政策逐步明确储能可以电力系统独立身份参与中长期交易、现货和辅助服务等各类电力市场,明确了储能独立市场主体地位,将成为一条独立的赛道。商业模式也将从之前的火储联合调频以及用户侧储能,逐步转向独立储能、共享储能等更多元化的商业模式。
对于考虑跨界进入储能的企业而言,单纯通过财务投资进行布局当然是一条可行的路径,但对于想实际参与到储能的企业而言,不仅需要对各类储能技术的产业链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同时需要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设计一条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跨界路径。
在储能产业网看来,想要在储能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资金、技术、定位缺一不可。
在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的当下,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就无法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迎接最后的“终场洗牌”;储能行业对技术实力要求颇高,绝对不是简单集成,没有技术,就无法掌握储能的通关秘宝;同时,要明确在储能行业的具体定位,避免在浪潮中迷失方向。
原标题:跨界储能折戟沉沙的今天,“他”是如何站稳脚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