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中储能系统正在快速兴起。
作为一项创新的能源解决方案,储能在工业园区应用中展现出诸多优势,不仅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还能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同时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随着储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园区用电峰谷价差的不断扩大,工商业储能正在工业园区形成规模化应用。
相比大储,工商业储能的经济性和增长潜力正因为峰谷套利和成本下行逐渐成为发展风口。
今年上半年,有18个省级行政区的电网代理购电(一般工商业1-10千伏)的最大峰谷价差平均值超过了2022年。
目前工商业储能参与主体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锂电池及系统制造商,如宁德时代、比亚迪、鹏辉能源、亿纬锂能、海辰储能等。电池厂商通过纵向一体化可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同时消化剩余产能,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在海外市场耕耘多年,其储能户外柜已在北美和欧洲广泛使用。鹏辉能源已经发布工商业储能一体柜,全面开启工商业储能赛道的竞逐。
二是分布式光伏制造企业,包括光伏逆变器和光伏系统集成商,如阳光电源、天合储能、晶科能源、首航新能源等。目前市场中储能项目多为光伏电站配置储能,这类企业可以将分布式光伏先进技术迁移到储能系统,进入障碍小,且可利用过去分布式光伏业务的销售渠道快速切入工商业市场。
三是专注分布式储能领域的企业,如奇点能源、四象新能源、采日能源、亿兰科电气等。此类企业相比上述企业更加聚焦工商业等分布式应用,且多数具备电子电气技术研发背景,不涉及上游电芯等环节,将主要资源投放在后端软件开发和智能运维能力构建上。
随着电力现货市场交易走向完善,真正的现货交易会完全改变储能的发展逻辑。工商业储能也将步入正轨。
据了解,工商业储能目前主要有三大应用场景。
一是单独配置储能的工商业储能场景。通过削峰填谷为企业节约用电费用或作为备用电源使用,主要应用于工厂、商场等。
二是光储充一体化场景。比如建设光储充一体化电站,采用屋顶和停车场雨棚光伏,配置储能系统后,实现“自发自用、余电存储”,有效缓解充电桩负荷对电网冲击。
三是微电网+储能。微电网被看作电网中的一个可控单元,在数秒钟内反应来满足外部输配电网络的需求,可满足一片电力负荷聚集区的能量需要,如:海岛、远郊居民区和工业园区等。如果在负荷集中的地方建立微电网,并利用储能系统储存电能,当出现短时停电事故时,储能系统就能为负荷平稳地供电。对离网型微电网,储能可以平滑新能源发电和作为备用电源使用;对并网型微电网,储能的主要作用是实现能源优化和节能减排。
基于上述三大应用场景来看,零碳园区正在成为工商业储能重要切入口。
自2020年以来,全国各地开始推进近零碳排放示范区、低碳城、低碳园区、低碳社区等的建设,包括储能系统等一系列绿色组合拳是零碳园区的“标配”。
据高工储能了解,零碳园区强调园区的低碳化、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发展,更加关注综合能源规划技术支撑零碳园区建设。
以深圳国际低碳城为例, 配置了1.1MW光伏、2MWh储能和综合智慧园区管理系统,每年将生产127万度绿电,减少碳排放606吨,园区用电基本实现自发自用。
这样的园区在全国各地方兴未艾。去年底,科技部印发《“十四五”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规划》,鼓励国家高新区谋划建设低碳产业专业园,支持园区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包括北京金风科技亦庄智慧园区、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青岛科创蓝碳减排零碳金融科技园区、海口江东零碳新城等数十个零碳或近零碳产业园区正在建设。
其中无锡计划在2025年底前,引进零碳领域科技企业1000家以上;深圳福田正在整合18个示范性强、带动面广、关联度高的零碳项目。
高工储能分析认为,零碳园区或将成为工商业储能打开的第一个量化市场。
而零碳园区建设尤以高耗能企业的需求最为迫切。
2016-2021年中国工业用电量的复合增速为6%,保持稳定增长。从2022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情况来看,第二产业用电量570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其中全国工业用电量为560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其中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4.8%,占据主要份额。
高能耗企业主要集中在水泥、合金、钢材、煤炭、石灰、焦化等行业。国家规定的六大高耗能行业分别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据了解,当前国家对于对于高能耗企业电价逐渐提高,各种措施都更为要严格。此外,对高能耗企业,不只看能耗大,更要看企业在行业中的能耗水平,看所采取的节能降耗措施有没有效果,排放在同行业中处于什么位置。
在此趋势下,高耗能企业将成为第一个寻求能源改革的类别,或将成为工商业储能“第一批量化客户”。
原标题:工商业储能三大应用市场“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