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行业从近年“喧嚣热闹”,到近期“风声鹤唳”,作为新能源行业十多年的亲历者,见证了若干次周期跌宕,有必要从产业周期的角度,回顾这一轮新能源产业起伏的起因和经过,这样才能更加清晰洞察未来的走向和结果。
01
起因
这一轮新能源热潮的起点,肇始于2020年光伏、锂电及储能进入平价时代,并在2020年9月“双碳”目标首次提出之后步入快车道,至今整整三年。
“双碳”及其衍生解读,是重要驱动力。
当然,后续很多新能源行业的“情节发展”,有些跟“双碳”目标是直接关系,有些是间接关系,有些没啥关系。
毫无疑问,光伏和风电的快速崛起,跟“双碳”目标有着直接关系。彼时,国内需求预期猛然抬头,而产能供给又不足,尤其是硅料这类产能周期较长且进入壁垒较高的领域,供给增速较慢,而需求预期又来得太猛,短期供需突然失衡,价格体系打乱,而且玻璃、硅料、石英坩埚等局部领域的供需不平衡还轮番上阵,造成整个光伏行业的热闹场面。
对比而言,锂电及电动汽车这个链条,跟“双碳”目标的关系相对间接,重点还是在特斯拉等爆款车型的引领下,加之锂电池成本下降之后电动汽车迎来普及,尤其是网约车等生产资料的迅速推广,使得电动车渗透率加速提升至30%以上,需求端猛增,电动汽车行业迎来高光时刻。
储能则是在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的加速推广下,叠加锂电池成本下降,实现了供给和需求的双轮驱动,本公众号在2020年10月就喊出了《储能行业:接近燃爆的临界点》,而2022年在欧洲能源危机和国内新能源强制配储的需求刺激下,叠加磷酸铁锂供给不足和大型储能电芯产能不足,储能行业进入景气最高点。
可见,无论光伏、风电,还是锂电、电动汽车,亦或是储能,都是需求及其预期猛然增加,而现实产能又不能同步增长,导致供需失衡,资本推波助澜,行业呈现景气盛况,尤其是局部领域产能周期较长,供需失衡更加严重,更是放大了这种现象。
02
经过
在供需失衡的情况下,必然是供给快速跟上。
大干快上,成为这个过程的最佳注解。有的领域,产能供给上升速度较快;有的领域,产能供给上升速度较慢。
但是,无论怎样,供给不足对于中国企业来讲从来都不是问题,供给过剩才是最终常态。
因此,我们看到,在初期供需不足的信号下,各路企业、各路资本甚至跨界者,无论旧势力还是新势力,纷纷扩大产能,逐步扭转了供需不平衡的状况,只是节奏跟产能投放周期或者进入壁垒高低有所差异。
以光伏行业为例,从初期的玻璃为王,到后期的硅料为王,甚至再后期的石英坩埚,供需不足的情况,在供给不断释放的背景下,被逐一填平。
最终,从供给不足,到供给过剩。只是有的早,有的晚,这从相关领域上市公司股价的掉头时间点也可以看出端倪。
本公众号的一系列文章,从光伏到储能,从锂电到电动汽车,再到新型电力系统,一起见证了这一路的精彩纷呈。
03
结果
知道了动因,就不难猜测结果。
既然这一轮新能源热潮的起因,是需求猛增导致的供需结构失衡,在经过几年的供给补充之后,多数环节悉数从供给不足进入供给过剩。
结果,恶性竞争已至,行业洗牌已来。
这就是我们目前看到的情况,无论是光伏、风电,还是锂电、储能,各个环节的产能过剩已是明牌,惨烈价格战更是喧嚣尘上,光伏组件价格已降至1.2元/W左右,风机价格降至1.0元/W左右,锂电池电芯价格已到0.5元/Wh左右,储能领域更是惨不忍睹。
同质化产能,已到了生死边缘。供需结构调整,是一切产业周期的根本逻辑,这一场风暴不可避免。
下一步如何?
技术创新,另辟赛道,打破旧平衡,当然是首选。摆脱旧赛道上的供过于求,在新赛道上供给创造需求,实现供不应求,这自然是上策,也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
为此,我们看到各路新、旧势力在新路线上的不遗余力,光伏行业从HJT到BC,再到钙钛矿;锂电行业从4680到复合集流体,从钠离子到磷酸锰铁锂,等等,这些都是打破旧竞争的努力。
所以,技术创新与迭代,也成为产业螺旋式向前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只是有的领域迭代快比如光伏,有的领域迭代慢比如锂电。
当然,也可以投机取巧,在更加细分的领域,捕捉短期供不应求的阶段性机会,不同细分领域的供需结构特征和演进趋势不同,就像股票市场的量化交易一样,这是一个专业的技术活儿。
无论怎样,在供需结构调整的产业周期逻辑下,这一轮新能源周期调整已经势不可挡,从“系统性机会”转向“结构性机会”,不能再指望Beta层面“掉馅饼”,而要专注Alpha层面“寻差异”,新能源行业也从“恢宏叙事”进入到“踏实做人”的阶段。
原标题:这一轮新能源行业起伏的因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