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2 日,上汽集团和清陶能源一起,举办了“2023 上汽技术之旅 —— 走进固态电池”活动,双方共同展示了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同时在活动中表示,上汽将在明年的智己系列新车型中搭载固态电池,这也将成为首款搭载固态电池的量产车。
这是上汽集团最近多次确认智己汽车将首发搭载固态电池的量产车后,首次邀请媒体线下参观上汽集团和清陶能源合作打造固态电池联合实验室和部分产线。这背后,既有上汽集团在新能源领域强烈的技术和产品自信,也透露着,上汽集团围绕着 2025 年销售 350 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目标,已经展现出强劲的执行力。
在今年 7 月份,上汽集团智咖会现场,上汽集团总工程师祖似杰率领上汽一众技术和产品线的负责人,包括零束科技 CEO 李君、上汽创新研发总院常务副院长芦勇等就上汽集团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和产品路线图,进行过一次清晰的阐述,明确的技术自研路线。
固态电池登上智己量产车的背后,就是上汽在新能源领域发力的着力点之一。
新能源汽车火热背后,内卷愈演愈烈
今年以来我国乘用车市场一直保持着增长态势,比如刚刚过去的 7 月,据乘联会的数据,7 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 177.5 万辆,是年内销量的次高点。
7 月一般是车市的淡季,而“淡季不淡”背后的主要拉动力量则是新能源车,当月新能源车销量达到 64.1 万辆,同比增长 31.9%。同时根据中国汽车协会的数据,2023 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即完成了 374.7 万辆的销量,同比增长 44.1%。
和市场一同爆发的,还有新能源汽车的功能和技术。
比如新能源汽车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领域,已经进化到无限内卷的状况。如今几乎主流的新车都配有激光雷达,哪怕是在 20 万以下的车型,也能在雷达个数和性能方面拼得不可开交。而在座舱方面,高通骁龙 8155 芯片成为主流,甚至还有双 8155 芯片的,有些车型价格都到了 10 万元的水平。
除了智能化等方面,不少车企还将注意力放到了底盘、四驱等方面,总之,新能源车的技术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内卷”。
而所有行业的“内卷”本质上都是缺乏创新导致的,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真正的创新其实还是在三电系统上,电池更是重中之重。而这其中,固态电池才是被普遍认为是“下一代”的电池技术,是真正的创新。
上汽和清陶能源公布的固态电池上量产车时间表,不仅是上汽在新能源动力电池上竞争的技术王牌,也是其在新能源领域跳出内卷的技术阳谋。
上汽和清陶,共同构建技术护城河
和传统锂离子电池采用溶剂、锂盐、添加剂等组成液态电解质不同,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可有效规避电池漏液、锂枝晶穿刺等带来的安全风险,大幅提升电池的安全性。
同时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相比传统液态电池也明显提升,有助于在未来大幅提升电动车续航里程。
不仅如此,基于固态电芯特性,从正极材料、电芯工艺及电池系统进行创新,固态电池还能实现低成本的电池开发。
种种跨越世代的特性让固态电池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炙手可热的价值高地,吸引着无数车企与锂企竞相投资。
在众多投身于固态电池技术的企业中,上汽集团和清陶能源的组合,已经率先取得了切实的成果。
根据介绍,目前上汽和清陶联合开发的第一代固态电池已完成装车试验,可以实现“系统级零热失控”,并且单体能量密度可以达到 368 Wh/kg,相比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 100% 以上,测试车辆最大续航里程达到 1083 公里,充电 10 分钟,续航里程可增加 400 公里。
同时,正如前面所说,2024 年,首款搭载 800v 超级快充固态电池的智己汽车新车型即将量产上市,这将是行业首次。
在上汽的规划中,到 2025 年,上汽和清陶共同开发的新一代固态电池产品将在上汽集团的智己、飞凡、荣威、MG 等多款量产车型上予以应用,并且全年销量突破“十万辆级规模”。
我们距离“革命性”的固态电池新能源汽车大规模量产正越来越近。
这背后,自然离不开上汽集团和清陶能源的密切合作。
资料显示,清陶能源在 2016 年成立,在固态电池上游技术的领先者之一,对核心材料和生产工艺的自主可控,是清陶能源的关键竞争力。
此外他们还率先实现了固态锂电池的产业化,建有国内首条固态锂电池生产线,有完备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而上汽集团也从很早就开始关注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
2020 年,上汽就参与了清陶能源的 e + 轮融资。2022 年,上汽更与清陶能源成立固态电池联合实验室,共同推动车用固态电池材料、电芯与系统的联合开发。
今年 5 月,上汽则参与了清陶能源 G + 轮增资扩股,成为清陶第一大机构投资者。接下来,上汽和清陶还将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安全性能、能量密度、成本均优于传统磷酸铁锂电池的新一代固态电池产品。
上汽和清陶的合作可以说是目标统一,优势互补。要实现 2024 年超级快充固态电池智己新车量产上市绝非易事。就像清陶能源总经理李峥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
“我们定义电池不能只看能量密度,还包括安全性、循环寿命、充放电的功率性能,这些综合的参数最后都是评价一款电池的综合指标,我们最终是在综合指标中寻找平衡。”
不同的材料和技术排列组合,如同做拼图,但是拼好的图,寿命、功率、成本是不是能够满足这个车的品牌、市场定位的要求,却需要非常充分的沟通和设计。
同时,双方在开发固态电池时,一开始就考虑到了设计产业的布局和资源的整合,包括生产工艺和设备上的创新,而不是憋在实验室搞研发。
这个过程中,需要清陶和上汽充分发挥在各自领域的优势。清陶能源专注于固态电池开发,并做到了行业领先,而上汽捷能则在电池系统开发、管理系统、软硬件等方面有优势。双方从电芯到系统、到车、到用户,整个链路通过合资公司无缝连接,取长补短,从而形成合力,成为共同整合资源的平台。
而这一切,都将成为上汽和清陶在固态电池领域共同构建的技术护城河,并可能会成为上汽新能源领域展开降维打击的利器。
“350 万辆”目标背后,上汽的自信来源
根据上汽集团官方公布的数据,今年 1-7 月,上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 46.3 万辆,稳居中国车企第二。7 月,上汽新能源汽车销售 9.1 万辆,自 1 月份以来保持“环比连涨”,三季度将进一步冲刺“月销 10 万辆”的目标。
去年上汽集团新能源车销量已经突破 100 万大关,而在今年上汽提出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更是给出了 2025 年新能源车年销量达到 350 万辆的目标,其中自主品牌要占到 70%。
这样的目标,无疑体现了上汽对自己技术和产品的自信。
那么,这样的信心从而而来?
首先是战略上的高度。目前,上汽正处于瞄准电动智能化加快转型的阶段,新能源车已经是和自主品牌、海外销售一起,成为拉动上汽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而固态电池,又是上汽新能源战略的支撑技术点,并且是上汽耕耘多年的技术。
其次是正确、全面的产品理念。对于新能源汽车,上汽的目标是打造拥有“智慧脑”“敏捷身”和“强劲心”的“科技生命体”。
其中,智慧脑代表极致智能的驾驶体验。上汽表示,2025 年,业内领先的“中央计算 + 区域控制”的全栈 3.0 智能车解决方案将全面落地,届时车辆就将具有超强的自学习、自进化和自成长能力,实现场景连续的极致智能体验。
“敏捷身”代表极致安全和极度舒适的驾乘体验,未来三年,上汽集团将致力于打造“整车中央协调运动控制器平台,通过进一步纳入制动、驱动、转向、悬架控制等功能,实现车体六自由度集中控制,让车辆在任何场景的行驶途中都保持车身稳定。
“强劲心”则代表极致的加速体验。今年下半年,上汽智己车型将双显量产落地“碳化硅模块还有定转子双油冷电机 + 800V 电轴”的全新一代电驱动系统,可以实现行业领先的“百公里加速 3 秒”动力水平;2024 年,搭载碳纤维包覆的电机可以更轻量化,即第三代电轴产品可以冲刺“2 秒俱乐部”,实现 3 秒以下的百公里加速。
同时,搭配上汽在电动化技术上的迭代,比如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的新成就,练好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功”,将给用户带来更安全、更省电、更经济的使用体验,花最少的电,跑更远的路。
所有这些目标和理念的实现,都需要自主核心技术的支撑。“科技生命体”五个字背后,也足以看到上汽集团在上汽新能源技术、智能驾驶技术等领域的积累和沉淀。
最后,“开放合作”的生态意识,也是上汽强大自信的来源。在固态电池上和清陶能源的合作就是最好的例子。而除了在固态电池上,上汽在车规级芯片、域控制器领域和地平线等企业的合作,在软件方面和腾讯、阿里、OPPO 等生态伙伴的合作,还有最近在电动化领域和奥迪的合作,以及在 SOA 应用软件层面打通“开发-测试-发布-购买及激活运行”整个链路,和开发者一起建立“共创共享”的商业模式,诸如此类的布局,既要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又有广泛的开放合作,才能在“新能源”这个新物种的世界里持续深化自身的竞争力,同时也推动行业迈向新的高度。
固态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下半场的战略支点,上汽和清陶联手,已经先行一步。
但同时,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也远远不止固态电池,而是集极致动力和极致智能于一身的“科技生命体”。
上汽正凭借技术研发的深度和开放合作的广度,一步一步地迈向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也许任重而道远,但行则将至。
原标题:明年首发固态电池量产车!上汽的新能源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