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8月,我国汽车出口量达294.1万辆,同比增长61.9%,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72.7万辆,同比增长1.1倍。
有业内人士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已连续8年问鼎全球,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正以丰富的产品种类、过硬的产品质量,受到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随着国产新能源汽车海外热度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出口已经成为拉动我国汽车出口的重要力量。
多因素助力出口创佳绩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在全球市场呈现持续领跑态势,主要得益于产品本身的竞争力。”中欧协会智能网联汽车分会秘书长林示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物美价廉,并且产品技术水平全球领先。”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王宁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产能、技术、成本上具备领先优势。“自主可控方面,中国已经掌握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电动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一些欧洲车企对电动化转型准备不充分,导致整车产品以及关键零部件核心竞争力不强。多因素叠加促使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延续高增长态势。”
新能源汽车出口创佳绩,也离不开高效畅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据了解,中欧班列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开辟了新的出口路径。
近年来,汽车出口的蓬勃发展对整车物流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前,新能源汽车出口操作复杂、海运困难、公路运输成本高,无法满足需求。2022年10月,中欧班列开启新能源汽车运输,大大节约了运输成本,开始成为部分新能源车企的重要出口通道。
中国物流集团数字物流基础设施平台中储智运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中欧班列开展新能源汽车运输已成为当前公司业务的重中之重,已有多家知名新能源汽车品牌与我们开展合作。基于资源及经验优势,我们可提供新能源汽车运输政策咨询、资质办理、班列运输等全套服务,助力新能源汽车低成本、高效率地‘走出去’。公司还与多地陆港建立联系,开通了郑欧班列、蓉欧班列、渝新欧班列、长沙班列、中俄班列,线路涵盖波兰、荷兰、德国等十个国家近二十座城市。”
出海面临新挑战
不过,中国新能源汽车走红国际市场的同时也开始面临新的挑战。
近期,欧盟宣布将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引发争议。“欧盟想通过进行反补贴调查的方式,拖延或阻断中国电动汽车卖到欧洲。”林示表示,“欧盟对中国所谓的反补贴调查是没有道理的。中国电动汽车之所以物美价廉,是得益于产业链优势,上下游企业通过不断积累的技术创新,形成整体成本优势。”
“从短期看,欧盟反补贴调查肯定会对我国电动汽车出口产生一定影响,打击上下游企业进军欧洲市场的信心。”林示补充称,“但是,贸易保护只会导致本地产业更加落后。并且,欧盟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巨大补贴视而不见,反而对中国企业实施调查,是非常不公平的,完全不符合自由贸易规则。”
“与中国相比,欧洲电动汽车产业链成熟度、技术给创新能力存在明显短板,并且从中国出口到欧洲的电动汽车比欧洲企业生产的更便宜。”王宁说,“另外,从产品端来看,欧盟、美国一直希望相关汽车品牌实现本地化生产,除了整车企业,目前国内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应积极布局海外,依托本地化生产制造。”
探寻产业优势最大化
针对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的发展,林示进一步建议:“欧洲40多个国家法律法规、风土人情各有差异,依靠当地大的汽车经销商集团卖车可以快速进入市场。当然,因为电动汽车的特殊性,可以将售后环节尽量直接触达用户,帮助用户解决问题、升级需求,以旧客户带新客户。”
在专业人士看点王佳怡 来,中国新能源车企需要适应海外市场消费需求和政策环境,积极了解并遵守各国的环境和安全法规,确保产品符合当地标准
“中国汽车工业正处于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整车企业一定要抓住时机。未来,至少要有1-2家达到千万级规模的车企出现。企业要将欧盟、南美、东盟等区域的相关法规政策钻研透。比如,欧盟《新电池法》要求自2024年7月起,动力电池以及工业电池必须申报产品碳足迹,到2027年7月要达到相关碳足迹的限值要求。国内企业要提前布局,保持产品出口优势。”王宁指出,“我国新能源车企出海前景广阔,市场空间巨大。以比亚迪为例,今年冲刺300万辆的年销量目标基本没问题,但未来想实现800万辆-1000万辆的年销量单靠国内市场支撑难度较大,还需要有国外市场助力。当前,我国电动汽车产业成本、技术优势领跑全球,未来如何将这种产业优势发挥到最大化,转变成产业胜势是关键所在。”
原标题:中国新能源汽车“破浪”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