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成为储能的关键词。迈入2023年,中国储能企业在海外高歌猛进,特别是近期蜂巢能源、阳光电源、瑞浦兰钧等陆续斩获海外大单,成为行业的一抹亮色。这意味着,全球储能赛道正在酝酿新的变化。加码海外储能市场,背后是何缘由?中国玩家,出海有哪些竞争优势?磷酸铁锂电池,扛起中国储能的大旗?据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新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863万千瓦/1772万千瓦时,相当于此前历年累计装机规模总和。
2023年8月,一共有5家储能企业拿下海外订单,创了年内的新高,其中蜂巢能源的储能业务在欧洲连续获得多家企业的业务定单,涵盖工商业储能、便携电源等多个领域,总量超20GWh。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二。一方面,海外需求大。由于种种缘由,中国的大电网打法,在海外并非主流,在不发达地区、岛国地区等微电网才是标配,因而储能可谓刚需。事实上,即使在发达地区,储能也大有用武之地。譬如,欧洲屡次出现负电价,2023年以来荷兰、挪威、芬兰、德国、比利时等欧洲发达国家均出现过电价为负数的情况。再譬如,东南亚多个地区因为高温天气出现了停电或限电,影响了工业园区的正常运行,涉及多家跨国企业。
究其原因,风电、光电、水电等新能源激增,令电力供应结构出现灵活度欠佳,造成部分时段的电力供给大于,可电力生产又不能立即停止,因而不得不低电价或者负电价售出。如若有了储能则不一样,通过调峰与调频确保电力稳定。不难看出,海外的储能市场广阔。据欧洲储能协会测算,至2030年需部署200GW左右的储能,即每年新增14GW;至2050年需部署600GW储能,即2030年后每年新增20GW。另外一方面,海外利润高。
据数据显示,中国、欧洲和美国是储能的三大主力市场,中国市场占比为1/3,海外市场占比为2/3。无论是欧洲或是美国,并非储能的主产地,大部分电芯需要进口,再叠加高额补贴,因而出口的利润更为丰厚。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储能电池累计出口达6.3GWh,呈现良好的势态。
中国储能,磷酸铁锂扛大旗
需要注意的是,全球储能赛道曾经中日韩“三足鼎立”。早期,三元锂电池不但是动力电池的主流路线,也是海外储能的首选,精于此道的松下电池、LG新能源、宁德时代等可谓齐头并进。问题在于,三元锂电池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并不令人满意,特别是安全事故频出之后,储能市场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彼时,磷酸铁锂进入市场的眼帘。磷酸铁锂的安全性与经济性优于三元锂电池,一番博弈之后成为上位,而中国主导了磷酸铁锂,稳压了韩国与日本一头。“CBEA电池中国”表示:“随着磷酸铁锂的高性价比、高安全和长循环等优势逐渐被认可,全球储能主要系统集成商开始倾向于同全球研发磷酸铁锂电池的头部企业合作。”
此背景下,中国一枝独秀,成为全球储能赛道当之无愧的“王者”,掌握了行业无可争议的话语权。据数据显示,2022年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锁定全球储能电池市场的前三把交椅,而瑞浦兰钧、鹏辉能源、国轩高科的储能电池销量均超过5GWh。
尽管如此,出海路上也不乏“荆棘”。其一,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不同、法律不一样,更为重要的是电网标准不一致,终端消费习惯差异大,储能企业需要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本地化产品,从而才能在海外成功站稳脚跟,从做大走向做久。其二,建立稳定的海外分销合作关系、构建海外用户的画像、协同通信匹配、深度绑定海外渠道等,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其三,储能出海需要进行一系列认证,包括北美UL认证体系、欧洲CE认证体系等,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要酌情对待。总而言之,新能源给全球传统电力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储能成为解决问题的最佳手段,是公认最有前景的“风口”之一,在海内外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那么,储能出海大有可为。
原标题:储能出海,全球赛道酝酿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