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表时代的来临
最近看了辜朝明写的《大衰退》一书,书中的基本结论是:
1929美国大萧条和1990年代的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后的“失去的二十年”,其根本原因在于:作为需求方的企业,其发展的首要目标从“利润最大化”转变为"负债最小化",也就是资产负债表缩表和修复,导致信贷需求骤减,引发整个经济体的长期低迷。
这与古典经济学的信贷需求旺盛条件下,引发“流动性不足”导致经济衰退完全不足。
个人认为中国经济可能也面临“缩表型衰退”的压力,最典型的就是企业投资不足(比如最大的投资门类—房地产行业衰退),导致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的信贷需求萎缩。
扩表时代的新能源增长
扩表时代,即企业、居民等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快速扩张,进而带动经济发展的增长模式,是中国过去10多年的经济发展模型。
房地产作为最大的宏观经济投资项目,房贷占全社会贷款总额的20~30%。如果将与房地产相关的钢铁、水泥、有色、能源、家电等行业的贷款量加起来,房产及相关行业贷款额占全社会贷款总量比例很高,与经济发展高度关联。
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与电力、能源行业也高度相关。与房地产链条相关的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目前缺乏精确数据分析。从碳排放的数据看,2020年房地产全产业链条的碳排放占全社会碳排放量的50%。
从上表看出,房地产投资的增速变化,将在1-3年以后影响电力投资,房地产投资曲线与电力投资曲线的交叉,要么意味了未来的短缺(房地产发展-电力紧张-电力投资增加),要么意味着未来的过剩。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以房地产(以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为代表的,靠资产负债表扩展带来的投资拉动的产业,带动了巨量的需求和电力投资,与电力行业发展呈现出高度的相关性。
新能源发电项目,无论是集中式还是分布式,与扩表时代的增长模式也高度相关。虽然总体来看,新能源发电投资在电力总体投资中占比不大,但呈现出占比越来越高的趋势。
也可以这样认为,光伏装机容量的变化,尤其是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在发电总新增容量中的变化,也是受惠于扩表时代。
从光伏的消纳来看,扩表时代的经济高速增长,电力投资高速增长,也为光伏的消纳带来有利条件——在一个欣欣向荣的时代,全社会可以承受光伏的平准化度电成本(考虑系统运行成本的光伏发电成本)。
缩表时代的新能源增长逻辑变化
缩表时代的新能源增长逻辑,是完全不同的。
1、新能源装机的电量空间
在扩表时代,由于整个社会处于扩表周期,产业高速增长,带动用电量高速增长,增量部分全部由新能源填补,所以新能源实现了快速的增长。新能源在2008~2020年这个扩表周期中,
是吃到发展红利最多的行业之一。
在缩表时代,由于基建、房地产、外贸的发展承受压力,导致用电量不再高速增长,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今年被虚拟电厂们寄予厚望的“需求响应”几乎没有发生,因为不缺电。
在“不缺电”背景下,新能源的装机容量将显著减少,导致新能源产业链各环节出现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为了争夺有限的“路条”,新能源价格竞争将更为惨烈。
2、新能源装机的消纳
扩表时代,新能源享受了很高的待遇:全额保障消纳、优先发电、按照煤电上网电价收购。
也就是新能源发电根本不用担心销售问题。
缩表时代,即使争取到的新建新能源项目,由于没有很大的增量消纳空间,也需要与存量电源争夺市场,即“新能源进入电能量市场交易”政策的出台。
由于新能源发电时段的不可调节特性,一旦“鸭子曲线”或者“澡盆曲线”与现货市场竞争态势的结合,导致电量市场的“踩踏”不可避免,山东的负电价就是例子,未来不排除成为常态。
即使是用户侧并网的分布式项目,在“余量上网”的部分,政策也明确给出了趋势信号:从电网全额消纳,逐步转化为“全电量市场化交易”。
3、系统调节成本
过去新能源更喜欢“算小帐”,就是从组件成本降低,推导发电成本优势。而电网习惯于“算大帐”,
即考虑“系统运行成本”的平准化度电成本。
由于扩表时代的装机量占比较低,且处于电量增长阶段,电网全部承担系统运行成本并摊入输配电价,说白了就是“不计较”。
随着缩表周期的到来,外部成本监管压力增加,电网已经无力全部承担运行成本,一部分调节成本由辅助服务市场显性化,由电网购买服务并计入输配电价;另一部分系统运行成本必须由新能源投资商承担,这就是“新能源强制配储”的政策的由来。
4、买方的考量
在扩表时代,无论是控排行业(大部分是与房地产、基建密切相关的化工、建材、有色、钢铁等),还是自愿交易的行业,因业务高速增长,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去承受新能源的绿色溢价。
到了缩表时代,这些行业主营业务承受较大压力,导致:一方面用电量增长空间减少,甚至负增长;另一方面对新能源的要求更多的是降低购电成本与绿色低碳并重,并且更看重价格因素。
这对新能源的收益模型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比如要求新能源零售电价,与现货时段和价格关联等。
5、项目投资的考量
在扩表时代的增长模式中,新能源与房地产的增长逻辑是类似的:拿路条、找投资、建项目、建完卖掉或者自持,反正不愁卖。
本质还是债务驱动的逻辑。
但是在缩表时代,新能源愁卖,而且卖的价格还容易踩踏,所以商业逻辑本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变成了一种项目价值驱动的逻辑。
新能源投资更谨慎,更看重项目本身的质量,对风险因素的考虑更为全面:如送出和消纳的障碍、所在省市的现货市场交易风险、项目财务风险的管控、如何通过投后管理保障和提高收益率等。
可以这样认为,原有扩表时代建设的一批新能源项目,在未来进入电量市场以后,或者与市场化价格挂钩后,都面临新的边界条下的价值重估。就像房地产市场在缩表时代,二手房出现价格重估一样。
总结:缩表时代的价值重估
泡沫时代的人们总是过度乐观的看待未来,而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经济周期的行业是不会健康的。
房地产是如此,新能源也是如此。
当缩表时代到来时,新能源将出现两级分化:一批建设质量高,消纳条件好的项目,将持续的获得较高的估值;而一批粗制滥造、不顾中长期消纳可能性的,强行上马并等着套现走人的项目,将会被市场打回原形。
新能源的未来,在双碳和市场化的驱动下,我们认为始终是值得谨慎乐观的,只不过需要更为系统的,从全要素平准化的价格视角去重新审视。
人间正道是沧桑,与各位共勉。
原标题:缩表时代,新能源发展逻辑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