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关于氢燃料电池的讨论如火如荼。许多人看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前景,认为氢燃料电池汽车是“终极环保车”,发展前景广阔;也有人对氢燃料电池汽车提出质疑,认为燃料电池汽车仅仅是“昙花一现”,最终会在新能源的赛道上被淘汰。
2023年6月,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环比增长125.8%,发展迅猛。我们认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前景可期,未来产销量有望持续增长,市场规模将迅速扩大。
本文将从氢燃料电池在绿色转型过程中的角色出发,结合相关的政策及产业发展情况,与大家共同探寻氢燃料电池的未来。
氢燃料电池在我国减少碳排放中将扮演何种角色?是中途掉队变成陪跑者还是不断前行成为引领者?
受“双碳”目标的推动,汽车行业面临的“减碳”压力仍然很大。因此,关于哪种新能源才是顺应能源转型趋势的终极能源已成为许多人关心的问题。
目前,锂电和氢燃料均被认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至于二者“谁主沉浮”尚存在争议。我们认为,从远期来看,氢能或更具前途,主要理由如下:
01. 汽车领域“减碳”
氢燃料电池汽车对于汽车领域“减碳”或具更强的催化作用。目前,氢燃料电池的能量密度已达800wh/kg,理论上限高达20000wh/kg,是锂电池的20倍左右。
电池的能量密度与车辆的续航里程息息相关,而商用车对续航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氢燃料电池较高的能量密度决定了它在商用车领域具备极大的优势。
02. 补能速度快及适应低温环境
除续航里程外,氢燃料电池还具有补能速度快及适应低温环境的优点。
对于氢燃料电池而言,就算是大型汽车最多也只需要20分钟左右就能加注足够的氢燃料;而对于锂电池来说,至少也需要35-40分钟左右的时间才能充满。因其补能所需的时间较短,氢燃料汽车的运输效率更高。
关于抗低温能力,搭载氢燃料电池的客车在零下30℃的环境下冷冻20小时后,仍能在15分钟内正常启动及运行。而一般来说,锂离子电池在低于0℃的环境中性能就会下降,放电能力降低,因此氢燃料电池更能适应低温环境,运用场景较灵活。
据新华网资讯,商用车的碳排放占据了全部车辆碳排放的65%左右,其中重型货车碳排放更是占比达到了83.5%,因此商用车“减碳”是汽车绿色转型的重点。
而氢燃料电池能够为商用车提供更好的绿色解决方案,因此认为该板块将具有强劲的发展动力。
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规模仍较小?别担心,政策东风起。
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相关补贴政策落地,下游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
01. 加氢站建设补贴
除中石化等央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加氢站以外,多省市政府发布加氢站建设补贴。目前示范城市大多按照加氢站设备投资额或整体投资额的比例给予补贴,最高补贴额200-300万元不等。
在政策的推动下,各环节企业的积极性提升,参与建设加氢站的企业数量增加。2017-2022年,我国加氢站数量持续上升,截至2023年4月,全国已建成加氢站数量超过 350 座,约占全球总数的40%,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2022》预测2025年中国加氢站数量有望达1000座。
02. 购车补贴
此外,多省市提供财政补贴,刺激用户购买意愿。我国北京市力促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市级资金将在通过中央考核的前提下执行,并在中央奖励资金下达后1个月内拨付,对于车辆推广按照中央奖励1:1的标准安排市级车辆推广奖励资金。
而北京大兴区在此基础上按照1:1:0.4(国补:市补:区补)进一步提供地方财政支持,加大补贴力度。在大兴区投放一台49吨的氢能重卡,可获得约131.04万元的补助,购车成本大幅下降,较同量级燃油重卡相比,氢能重卡已初步具备经济性。
03.加氢补贴政策
除购车补贴以外,多地还出台了加氢补贴政策。目前,加氢成本较燃油仍然较高,价格约为60-70元每公斤。衣宝廉院士指出,只有当氢气成本降至30元/公斤一下,氢燃料电池汽车才能与燃油汽车竞争。
北京、上海、广州、青岛等地已出台有助于推加氢成本下降的相关补贴政策,例如青岛市对在本地建设运营的加氢站, 终端销售价格不超过35元/Kg的, 按照2023年20元/Kg、2024年15元/Kg给予运营补助。随相关补贴政策逐步落地,终端用户的购车及用车成本有望大幅下降。
氢燃料电池汽车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叠加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氢燃料补贴政策,下游需求有望被进一步激发,氢燃料电池汽车或将逐步进入快速发展期。
氢燃料电池的发展能否更上一层楼?答案或隐藏在产业发展情况之中。
01.技术水平已位列世界第一梯度
我国氢燃料电池技术水平已位列世界第一梯度,竞争力显著提升。放眼全球,有许多国家很早就开始发展氢能产业,例如日本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关注氢能的开发,并且在不遗余力地发展该产业,而我国的氢能产业在2002年才开始起步。
那么,我国的氢燃料电池技术较国际先进水平发展如何呢?事实上,我国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整体水平已处于世界第一梯队。
亿华通总裁张国强在一次采访中提及,我国的燃料电池汽车已经实现出口,电池的性能、寿命、环境适应性等方面都得到了海外客户的认可,未来将加大“走出去”的力度,进一步拓宽海外市场。Interact Analysis预测2030年80%的氢燃料电池商用车销量均来自于中国,同样彰显了对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信心。
02.已基本实现自主生产
我国已基本实现氢燃料电池自主生产,国产化供给未来可期。目前,我国已实现膜电极、双极板、电堆、燃料电池系统等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基本实现氢燃料电池自主生产。
碳纸及质子交换膜等个别零部件尚未实现国产化,但我国政府已出台相关政策实施“以奖代补”,鼓励地方开展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攻关。因此我们认为我国氢燃料电池零部件的国产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有望在3-5年内实现氢燃料电池国产化供给。
03.有望助力成本快速下降
技术发展+规模化程度提高有望助力成本快速下降。多家从事氢燃料电池生产的企业于近几年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促进技术迭代升级。
此外,我国的国产化水平将不断提升,或能加快氢燃料电池降本进程。因氢燃料电池仍处于产业化初期,生产规模化较低也是目前成本较高的重要因素。据各省市公布的202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设定的保有量目标计算,到2025年我国氢燃料电池车保有量应超过10万辆。
而我国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仅有1万多台,随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及补贴政策落地,2025目标保有量或能如期实现,燃料电池发动机单位均价将大幅下降至1000元/kw。
随技术不断升级优化以及规模化水平的提升,该领域有望以每年15%-20%的速度降本,2025年或能与锂电池实现平价,2030或能与柴油机竞争,因此看好该板块市场活力。
投资建议
在上文中,我们主要从氢燃料电池在汽车领域绿色转型需求下的优势,政策利好及产业有望不断降本增效向好发展三个层面为看好氢燃料电池板块长期成长做支撑。
我们认为,2030年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规模较目前或有百倍增长空间。投资者可关注该板块相关行情寻求投资机会,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短期内,装机台数较多、氢燃料电池占总营收比例较大的龙头企业或将率先受益;
而从长期来看,建议关注资金力量雄厚,拥有强大科研资源优势及品牌基础的公司,我们认为该类公司或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原标题:风物长宜放眼量,静候氢燃料电池破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