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发的万亿级储能大赛道已经成为众多电池和系统集成企业新的业务增长极,大扩产随之而来。
2023年以来,储能行业开启了新一轮扩产高潮,产业链上中下游超过二十家企业已经宣布了新的储能项目建设规划。电池和储能系统集成企业则占据了其中的绝对多数。
9月7日晚间,南都电源公告称,拟投资10亿元在甘肃酒泉投建年产4GWh储能电池及集成项目。项目计划于2023年9月开工,预计2024年上半年建成投产。
按照南都电源方面的说法,此次投资,也是为了抓住我国西北地区储能市场蓬勃发展的机遇,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事实上,抢抓西北地区储能市场已经成为众多储能电池和系统集成企业的新战略。
从投运数据看,西北地区储能规模近两年迅速壮大。
国家能源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超过1733万千瓦/3580万千瓦时,西北地区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占全国的26.8%。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排名前5的省区西北则占据两席,宁夏、新疆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分别达到197万千瓦/391万千瓦时和122万千瓦/313万千瓦时,装机规模均超过100万千瓦。
从2023年上半年新增装机规模来看,西北地区的宁夏和新疆也排名全国前5。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在此前的一次会议上就表示,甘肃、宁夏、新疆等西部省份成为落地规模化储能项目的主战场,西部地区已然成为储能规模化发展的前沿阵地。
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不完全统计,2022年西北五省区储能项目备案约300个,装机容量约130.7GWh;2023年1-7月西北地区储能项目备案约115个,装机容量约59.2GWh。
以此次南都电源落子的甘肃为例,仅今年5-6月,甘肃就备案储能项目28个。
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在内的西北地区风光资源丰富,技术可开发量占全国比重60%以上。随着风光发电项目和新能源基地的规划建设,在新能源配储政策的推动下,西北地区新能源配储需求凸显。
目前,西北五省均已提出明确的新能源配储要求, 西北五省区2025年新能源储能合计规划目标达到了24GW。
对于企业而言,储能系统扩产需要考虑生产成本要素以及下游市场需求,在当前风光资源竞争白热化以及储能入局者众多的情况下,如何开发大客户获取订单是企业首要考虑因素。
GGII认为,未来扩产项目将呈现紧跟市场需求、配合当地产业发展规划落地的特点,将主要集中在西北大型风光建设基地周边地区、工商业储能需求旺盛的江浙、广东地区以及海上风电开发强劲的东部沿海地区。
有业内人士认为,西北地区储能产业发展优势非常明显,一方面政策支持力度很强,同时天生资源禀赋突出,非常适合大型风光基地项目建设。
西北大型风光建设基地在新能源强制配储之下,储能需求激增。储能产业链企业在西北地区的投资扩产随之高涨,仅今年就有多起投资项目落地西北或建成投产。
远景内蒙古鄂尔多斯20GWh电池生产制造基地投资100亿元,项目覆盖电极、电芯、模组、电池包、储能集成等核心电池产业链技术,主要生产搭载于商用车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产品。其一期项目已经在2022年4月8日投产。
2023年1月8日,中国能建葛洲坝装备公司投资建设的张掖市甘州区电化学储能生产项目投产,项目年产能2GWh。
2023年3月18日,宝丰集团200GWh锂离子储能全产业链项目在宁夏银川正式开工。该项目总投资692亿元,构建了集“光伏自备电站,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生产,电芯制造、集成集装系统和PACK”于一体的储能绿色全产业链项目,涵盖年产200GWh锂离子储能集装系统和5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30万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34万吨电解液项目等。
2023年8月4日,中车株洲所宁夏海原储能基地首舱下线仪式举行。该基地是中车株洲所布局西北地区的首个储能基地,计划分两期建设,投资金额达3亿元。一期建成年产能1GWh储能集成产线。二期计划投资1.5亿元建成年产能3GWh储能系统集成产线。
8月6日晚间,中国天楹公告,全资子公司江苏能楹近日与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人民政府签署投资合作协议,江苏能楹拟在金塔县注册成立公司,在金塔县境内投资建设150MW/600MWh重力储能电站及相关产业项目。
作为甘肃省列重大项目,甘肃金车储能20GWh磷酸铁锂方形储能电池项目一期2GWh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生产线及其配套设施近期投产。项目二期18GWh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生产线及其配套附属设施预计2024年底建成投产。
甘肃银高储能位于甘肃省白银市在建8GWh磷酸铁锂电池项目,含4GWh储能电池和4GWh动力电池,也计划2023年底产品正式下线。
此前,在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总投资24亿元,由北京华电正丰科技有限公司和南都电源动合作建设的电芯生产组装线项目落地甘肃省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
原标题:规划目标24GW,西北储能电池布局“风”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