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证监会针对IPO、再融资作出6项监管安排,再融资收紧信号明确。监管政策调整后,已有企业陆续撤回再融资申请,比如新能源赛道的杭可科技、中元股份。
政策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模式也将随之出现调整。自2020年开始,新能源赛道再融资便一路狂飙,不少上市公司抛出超百亿元定增、可转债预案。资本涌入的确为企业技术升级、产能扩张提供了有力支持,但也出现了盲目融资、过度融资等现象。不少企业被疑“圈钱”的同时,整个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内卷加剧的境况。
资本市场资深人士蒋静向上海证券报记者分析称,一级市场的降温和二级市场的收紧,使资本将从“充裕”逐渐变得“稀缺”。产能过剩问题预计有所缓解,产业或将进入优胜劣汰、休养生息的阶段。
多家公司撤回定增
再融资“紧箍咒”显威,目前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宣布定增终止。
8月31日,杭可科技公告称,鉴于目前相关监管政策、资本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公司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发展规划等诸多因素,决定终止2023年度定增事项。杭可科技原本拟募资不超22.73亿元,用于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设备智能制造建设项目、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设备产能扩建项目等。
在此之前,中元股份的定增计划也宣布“搁浅”。8月28日,中元股份公告称,鉴于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实际状况、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结合公司自身实际情况及战略规划等诸多因素,本次发行已无法较好地达到发行目的,公司决定终止本次定增事项。
两家公司定增接连撤退,与近期再融资监管安排有关。证监会于8月27日发布多条针对再融资的监管安排,明确提出“突出扶优限劣,对于存在破发、破净、经营业绩持续亏损、财务性投资比例偏高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资,适当限制其融资间隔、融资规模;严格要求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应当投向主营业务,严限多元化投资”等。
原标题:融资阶段性收紧 新能源行业高速扩张或暂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