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泰能源”或“公司”)于2023年8月15日至8月16日通过电话会议方式接待了65家机构投资者调研,内容如下:
1.公司全钒液流电池产业链整体战略规划?
回答:一是在钒矿资源方面。近期规划:公司已通过收购汇宏矿业65%股权,取得了优质钒矿资源方面突破。汇宏矿业拥有的五氧化二钒资源平均品位1.06%,资源赋存和开采条件较好。一期按3,000吨/年五氧化二钒产能设计,计划投资约6亿元,结合矿石脱碳工艺建设循环流化床发电项目并实现余电上网;二期根据公司经营及五氧化二钒市场情况将产能翻番,扩产至6,000吨/年。远期规划:至2030年,力争五氧化二钒资源储量达到300万吨,形成设计产能10万吨/年,五氧化二钒储量和产能在石煤提钒细分行业位居前列。同时,充分发挥公司在矿山开采、冶炼、发电等领域传统优势,通过优化布局和协同发展,使公司成为国内领先的钒矿企业。
二是电解液生产方面。计划采用储能研究院专利,在五氧化二钒生产线中预留短流程制备电解液接口,通过技术和工艺优化降低电解液生产成本。
三是装备制造方面。近期规划:公司在德泰储能装备公司已经开始投资建设电堆生产线,一期投资建设300MW/年新一代大容量钒电池电堆生产线,计划工期约12个月,同步完成储能模块装配及系统集成,最终形成一期300MW/年钒电池生产能力。二期、三期生产线在一期基础上,持续完成电池产品优化迭代,电堆制造关键材料及控制系统实现完全自主生产,确保产品综合性能和各项技术指标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并将形成1,000MW/年钒电池生产能力。远期规划:至2030年,公司钒电池产品技术水平保持行业领先,成为行业龙头企业;电极、隔膜等电堆制造关键材料实现产业链延伸,成为市场主流品牌。
2.公司钒电池布局中哪个环节今年能实现投产?其余环节目前建设进度如何?所对应的市场情况如何?
回答:公司所属汇宏矿业一期3,000吨/年高纯五氧化二钒选冶生产线已于6月29日如期开工建设,建设周期约14个月,预计2024年下半年投产,达产后将占据目前国内石煤提钒20%左右市场份额;公司所属德泰储能装备公司一期300MW/年新一代大容量全钒液流电池及相关产品生产线已于6月27日如期开工建设,建设周期约12个月,同步完成储能模块装配及系统集成,最终形成一期300MW/年钒电池生产能力,预计2024年下半年投产,达产后将占据目前国内10%左右市场份额。
3.公司未来新能源转型业务营收占比规划怎么样?
回答:目前,公司全钒液流电池全产业链架构已基本形成,上下游储能项目已开工建设,正在全面打造和完善储能材料资源整合、提纯冶炼、储能新材料、装备制造和项目系统集成、技术研发迭代等储能全产业链。
公司力争2025年储能产业形成规模;2027~2030年进入储能行业第一方阵,实现全钒液流电池市场占有率30%以上目标,成为储能行业全产业链发展领先和龙头标杆企业,储能板块规模与现有煤炭及电力板块规模相当,从而形成“传统能源+新型储能”双轮驱动发展的新格局。
4.公司全钒液流电池项目的投资规模多大?后面融资计划怎样?
回答:目前公司全钒液流电池上下游一期项目总投资规模约8亿元,其中:汇宏矿业一期3,000吨/年高纯五氧化二钒选冶生产线投资金额约6亿元;德泰储能装备公司一期300MW/年新一代大容量全钒液流电池及相关产品生产线投资金额约2亿元。后续,公司将结合相关储能项目建设进度与各金融机构保持紧密联系,开展多渠道、多方式合作。
5.公司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初始成本以及成本构成情况?
回答: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主要包括:电堆、电解质以及其他辅助设备。其主要组成部件包括离子交换膜、电极材料、双极板材料、集流体、电解液及电解液罐、催化剂等。由于目前公司钒电池生产线正在建设中,初始成本暂未确定。以目前行业常规水平初步估算,公司生产钒电池成本可控制在约3元/Wh。
同时,公司正在进行电解液技术革新,可通过短流程制备和降低正极电解液用钒量等手段,进一步降低电解液制备成本,从而使得公司钒电池产品具有更高的市场竞争优势。
6.如何看待未来全钒液流电池的降本空间?
回答:全钒液流电池降本主要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实现:一是降低材料成本。降低全钒液流电池系统中所主要使用的活性氧化还原物质、电解液以及电堆材料等成本,是实现系统整体降本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占成本大比重的电解液,是作为成本控制的重要突破口。二是提高系统整体性能。主要是提高能量密度以及转化效率。三是提高循环次数。在液流电池结构中的电解液材料、电极材料以及隔膜材料的化学稳定性都有助于延长液流电池系统使用寿命,可由此提高系统的整体循环次数,有助于系统整体成本降低。
根据全钒液流电池长时储能应用特点,随着储能时长增加,全钒液流电池的度电成本将大幅降低且优势凸显,与目前锂电池相比在长时储能应用上将更具竞争力。
原标题:永泰能源:公司生产钒电池成本可控制在约3元/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