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量34.2万辆,增长87.8%,占全国的9%……今年上半年,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交出亮眼“答卷”。这份成绩背后是安徽新能源汽车“三小时产业圈”,8月14日,记者采访多家在肥“圈”内企业,看他们如何为打造“首位产业”贡献力量。
“三小时产业圈”跑出发展新速度
近3年来,安徽汽车产量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速。这种增速是安徽新能源汽车“三小时产业圈”齐心协力的成果——合肥提供芯片,组成“大脑”;芜湖完成动力电池,保障“心脏”;阜阳提供一体化压铸,完成整车“身体”……
在这“三小时产业圈”,合肥的角色不仅仅是“智力担当”,这里聚集超过数十家汽车及关键零部件规上企业,去年工业产值超亿元。
以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汽车轻量化为例,合肥企业就发挥重要作用。位于经开区的保隆科技公司研发生产基地内,自主研发的空气悬架系统被放置在显眼位置。“它可以根据驾驶环境自动控制车身高度、车身倾斜度、调整减震阻力,从而提升车辆的操控性和舒适性。”该企业负责人介绍,这个系统之前主要由国外供应商生产,用在很多高端车型上,而企业开发出这套系统,让更多国产企业也能配备上这样智能化的系统。“企业在开发空气悬架系统有着先发优势,已经成为国内最早一批走向世界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从整车研发生产销售到零部件供应,众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选择布局合肥。
洽谈签约到开工投产仅用10个月、当年投产当年过百亿元,以创造了业界速度的比亚迪为例,该企业在合肥先后投资了一期、二期、三期整车项目,整车产能规划130万辆以上。今年上半年,比亚迪二期、三期等多个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数据显示:上半年,安徽全省汽车产量102.6万辆,增长43.6%,占全国的7.7%。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34.2万辆,增长87.8%,占全国的9%。根据规划,到2025年,安徽力争全省汽车产业产值超过1万亿元,省内企业汽车生产规模超过300万辆。
为打造“首位产业”贡献合肥力量
今年6月,安徽召开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推进大会,“用一整天,开一场会‘力争’把新能源汽车产业讲透,把工作任务部署到位”。时隔一个半月,8月安徽再次召开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工作推进会议,要求聚焦汽车“首位产业”定位,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在肥车企纷纷响应,为打造“首位产业”贡献力量。
今年前7个月,江汽集团累计销量32.94万辆,同比增长18.07%。值得一提的是,国际市场持续保持增长态势,7月出口1.10万辆,同比增长32.25%;前7个月累计出口10.02万辆,同比增长75.58%。
“企业坚持每年将销售收入5%左右作为研发投入。在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已历经九代技术、四代产品,积累了领先的三电核心技术,倾力打造的汽车智能网联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已成为国内第一个被CNAS认可的智能网联领域实验室,全系列车型均实现了新能源布局。”据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江淮不仅全力支持大众安徽的产品研发、工厂建设和大众中国研发中心落户安徽合肥,还全力协同蔚来汽车的产品丰富、扩建产能等工作。“下一步,将围绕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及智能服务开展核心能力建设,加快智能新能源汽车产品和平台开发。”
除了脚踏实地的搞研发,合肥企业还将汽车科技“送上天”。
本月10日,“地卫智能应急一号”卫星以“谷神星一号”系列商业运载火箭一箭七星方式在酒泉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这是国内首个将汽车底层操作系统运用于商业航天的案例,标志着获得功能安全最高等级认证的AliOS在安全性、实时性上达到航空航天高标准应用要求。
“地卫智能应急一号”卫星搭载的AliOS系统,来自于合肥企业斑马智行。该企业华东运营总部项目于2021年落户合肥经开区,主要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出行服务等数字交通智慧城市进行研发生产。
原标题:上半年安徽新能源汽车业交出闪亮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