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能源配储需求旺盛,新型储能加速发展
储能鼓励政策不断出台,新型储能独立市场主体地位逐渐明确。自 2017 年出台《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促进我国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后,国内各类储能政策相继出台。2021 年 7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至 2025 年,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 30GW 以上。同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明确应合理拉大峰谷电价价差,系统峰谷差率超过 40%的地方,峰谷电价价差原则上不低于 4:1,其他地方原则上不低于 3:1。
2022 年以来,更多储能产业鼓励政策出台,储能技术路径与商业模式发展不断明晰,新型储能被作为独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我国储能建设提速,22 年储能项目中标量充沛,有力支撑行业增长。相较于光伏与风电产业,我国储能产业起步较晚,但 2020 年以来增速快速提升。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2021年我国累计储能装机量达到 46.1GW,同比增长 3.39%,占全球的 22.02%,新增装机为 10.5GW,同比增速达到 228.13%。
进入 2022 年以来,国内储能招投标活跃。根据储能与电力市场的统计,2022 年 10 月国内储能中标量达到 3.8GW/14.65GWh,环比增长 131.7%/355.5%,2022年前十月我国储能中标量达到 12.6GW/32.2GWh,充沛的中标量将助力我国储能行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2.新能源强制配储有望成为主流发展模式,配储比例及配储时长的提升有望进一步扩大储能需求。
2021 年以来,“新能源+储能”成为新能源行业重要的发展模式。截至 2022 年 11 月,全国已有近 30 个省份出台了“十四五”新型储能规划或新能源配置储能文件,对集中式光伏、分布式光伏以及风电的配套建设储能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总结来看,对于已公布强制配储政策的省市地区,新能源配储比例多集中在 10%-15%,主流的储能时长为 2 小时。我们认为,随着未来新能源发电量占比的进一步提升,新能源强制配储将成为解决新能源消纳及维持电网稳定性的主流模式,预计明年会有更多省市地区发布配储政策,且配储比例和储能市场有望提升,长时储能领域有望受益。
多省市公布“十四五”储能装机计划,未来几年我国大储需求旺盛。根据国际能源网,我国已有 20个省市明确公布了“十四五”储能目标,到 2025年 20省市新型储能累计装机为54.85GW;有 10 个省市明确公布了“十四五”抽水蓄能目标,到 2025 年 10 省市抽水蓄能累计装机达43.29GW。上海、重庆、海南、四川、宁夏等省份虽然没有明确“十四五”装机规模,但也做出了相应的布局。
新能源并网将是未来我国装机的主要驱动力,预计 2022-2025 年新增光伏装机配储比例为 12.0%/15.0%/18.0%/20.0%,新增风电配储比例为 2%/4%/7%/10%。大型光伏电站配储为 23 年行业需求重要拉动力,预计 25 年我国储能需求 86.9GW/274.4GWh,21-25年 CAGR为 91%/116%,全球需求222.7GW/656.6GWh,22-25年 CAGR为 89%/110%。
我们预计 2023 年随着光伏降价,集中式光伏装机需求向好,占比提升,大型光伏电站配储将是我国储能行业重要拉动力,叠加我国分布式光伏配储与风电配储需求,预计 2023 年我国储能需求为 31.3GW/74.8GWh,同比+116%/+146%。长期来看,随着新能源发电量占比的进一步提升,预计我国新能源的配储比例与配储时长都将提升,预计至 2025 年我国储能总需求将达到 86.9GW/274.4GWh,21-25 年 CAGR 为 91%/116%。全球来看,预计 2025 年全球储能需求 222.7GW/656.6GWh,22-25 年 CAGR 为 89%/110%。
3.抽水蓄能仍占据主导地位,新型储能中锂电池率先进入商业化,在分布式储能中优势明显。
根据 CNESA,截至 2021 年底,我国已建成储能项目中,抽水蓄能累计装机 39.8GW,占比 86.33%,仍居于主导地位;抽水蓄能新增规模 8GW,同比增长 437%。新型储能(含熔融盐储能)累计装机量 6.3GW,占比提升至 13.7%,新型储能新增装机 1.8GW,同比增长 40%。新型储能装机中以锂电池为主,累计装机 5.2GW,占新型储能的比重达 82%。动力电池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的成熟,锂离子电池在各类新型储能中较早进入商业化成熟期。锂电储能长寿命,能量密度高,高效率,响应速度快,环境适应性强等优势,除了应用于大型储能电站外,在分布式储能中优势更为显著。
4.长时储能是未来重要趋势,相关新型储能技术有望受益。
在未来,通过超长时间尺度和中长时间尺度储能技术和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主动支持技术,解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功率波动平抑和从小时到天为单位周期变化的调节需求,将是储能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因此,在长时储能领域具备优势的储能技术,例如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重力储能、光热储能技术路线有望受益。
原标题:新能源并网将是未来我国装机的主要驱动力